雙極步進馬達加速和減速過程應用
在馬達啟動前不久,便進行一次加速速率計算。負責該計算的軟件,確定加速度定時器的時間間隔和增量因數大小,然后對各變量進行相應的配置。同時使用這些變量,直到對 SPS 速率的修改足以達到目標速度為止。一旦達到目標速度,加速終止。
減速過程與加速過程基本一致,但增量因數為負而非正的情況除外。另外,必須規定一個馬達能夠安全停止的新目標速度。
圖 3 顯示了一個加速/減速過程,其中,加速和減速速率對稱。也可以使用非對稱速率。
圖 3 加速/減速過程
位置控制
到目前為止,在速度控制環路中操作馬達看似十分簡單。馬達達到某個目標速度,然后在某個時刻收到停止指令。但是,當需要在某段預定時間內執行某個預定步進數時,結果會怎樣呢?加速/減速過程變得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要。在這種運行控制拓撲結構中,所有計劃步進都執行完畢后馬達便停止,這一點至關重要。規定步進數的變量被稱作 number_of_steps。
必須對馬達運動情況編碼,以使馬達在規定時間停止,不用等待減速命令。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方法是對一個名叫steps_to_stop的變量編程,使其小于number_of_steps。之后,軟件通過監測steps_to_stop,確定需要開始減速的時機。
在達到目標速度以前,加速會一直執行。達到目標速度后,在達到steps_to_stop計數(開始減速之時)以前,仍允許步進馬達運行。例如,1000步進運行時,steps_to_stop設置為800。因此,馬達通過一個加速過程啟動,持續運行至步進800,此時馬達開始減速,直到停止運行。
根據所有系統變量的配置,我們需要研究下列5種情況(參見圖 4):
情況1:在馬達達到目標速度以前所有步進結束。
情況2:馬達達到目標速度時所有步進結束。
情況3:達到停止速度以前所有步進結束。
情況4:達到停止速度時所有步進結束。
情況5:達到停止速度后所有步進結束。
圖 4 5 種加速/減速情況
恰好在達到停止速度時馬達停止(情況4)是一種理想情況。在達到停止速度前不久(情況3)或者以后(情況5)馬達停止是可以接受的,具體取決于出現這些情況時距離理想情況還差多少個步進。例如,如果馬達轉動過快時所有步進結束,則馬達傳動軸可能會因轉動慣量而失去位置。但是,如果在所有步進執行完以前達到停止速度,則執行該次馬達運動控制所需的總時間會過長。
情況1和2僅為說明需要,應該不會出現,因為設計人員應始終確保steps_to_stop小于number_of_steps。了解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后,設計人員可以簡單地對系統進行微調,以獲得最佳響應。
只需少許微調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步進總數分割成幾個百分數,分配給每個加速/減速過程特定區域。在這種算法實現中,可選擇步進總數的20%用以對馬達加速,60%用以使馬達恒速運行,其余20%用以對馬達減速(參見圖5)。如果number_of_steps為1000,則馬達以預設加速度加速200個步進,然后無論它達到何種步進速率都停止加速。之后,以這種速率執行600個步進,并且最后200個步進執行完全部減速過程。
圖 5 基于百分比的加速/減速過程
請注意,使用這種算法時,假設正確選擇百分比的情況下,步進不可能在馬達運動過程的錯誤部分耗盡。就圖5所示例子而言,由于加速和減速部分都很平衡,因此馬達最可能以相同速度開始和停止。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很難保證達到目標速度。如果目標速度不那么重要,則可以使用這種算法來確保馬達始終在安全速度下停止。
如果速度達到對應用來說過慢,使用這種算法加速馬達傳動軸的唯一方法是,提高加速速率,或者增加加速/減速區域中使用的步進數百分比。但是,設計人員必須小心操作,不要讓馬達運行速度違反馬達扭矩/速度曲線。
結論
雙極步進馬達加速和減速,是所有步進馬達應用設計的關鍵部分。盡管在過去十年里,功率級控制已得到極大簡化,但是加速和減速過程應用程序仍未從應用處理器領域銷聲匿跡。由于各色步進馬達解決方案的存在,能夠正確處理應用步進馬達運動控制的一些算法,更加容易編碼和微調。通過正確地對馬達加速和減速,設計人員可以確保應用高效運行,并達到各種規范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