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總線的三軸磁場監測系統設計
在收到應用層的發送報文請求時,首先確定報文是否需要拆包,同時根據通信協議所規定的格式將報文轉換成符合 CAN數據鏈路層格式的幀,并將其放在發送緩沖區。在定時器中制定相關的程序不斷對循環隊列進行掃描,若發現隊列中有數據等待發送,調用幀的發送程序依次發送。
采用中斷接收的方式將數據從 CAN總線上接收下來,每接收到一幀數據,將其存放于接收緩沖區中,當判別到接收緩沖區收到一包完整的報文后,用中斷的方式通知單片機,將整理好的數據交付給應用層,當單片機將數據讀走后,清空循環隊列的相應部分,以備下次數據的存放。 4 實驗結果及分析
實驗通過構建兩個節點組成的最小 CAN總線系統,完成節點程序編寫、調試和數據通訊實驗分析。在無磁實驗水池完成測試,實驗設置:分別放置三軸磁探頭于水池中間試驗臺,水池中一磁性船模通過,節點單片機通過 SPI串口控制 PNI采樣及三軸數據實時回傳,主控模塊通過 CAN總線控制節點模塊上傳采樣數據。采樣頻率 3Hz,參考電壓+5V。圖 5是實驗船從某個方向經過時傳回的數據。
由大量實驗數據分析可得本系統特點:系統有較大的磁場測量范圍,較高的分辨率;磁滯低:磁傳感器磁滯越小,重復性越好,探測精度越高;抗干擾性能好,抗電子干擾能力強。同時驗證了基于 CAN總線的數據傳輸格式及部分通信協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為 CAN總線在大型電機狀態監測系統的應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5 結語
大型電機狀態實時監測系統的研發,包括系統參數高效、高可靠度的獲取與傳輸一直是的電機狀態監測工作的重點。本文提出了具有 CAN總線結構的大型電機三軸磁場實時監測系統,采用低功耗芯片,模塊化設計。完成三軸磁傳感器模塊及節點接口設計,對 CAN通信協議進行了設計和初編。通過實驗驗證了系統設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監測系統的狀態評估、故障檢測等將在后續的整體系統研發中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陸繼明,毛承雄,王丹等 .同步發電機微機勵磁控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5。
[2]史久根,張培仁 .CAN現場總線系統設計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22-26。
[3]陳振宇.基于智能多代理技術的電力系統協調保護[J].微計算機信息, 2007,12-3:19-20。本文作者創新點:
1)設計系統架構; 2)設計、調試三軸磁模塊、CAN節點模塊;
3)編制 CAN總線上層傳輸協議; 4)設計實驗,驗證系統的可行性、實時性和可靠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