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現代行波故障測距原理及其在實測故障分析中的應用

        現代行波故障測距原理及其在實測故障分析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1-02-14 來源:網絡 收藏


        3 實測
        3.1 本端和對端母線均為第1類母線
        1997年12月14日2時17分49秒,甘肅天水供電局所管轄的330 kV隴馬線(全長311 km)發生A相接地故障,其中隴西側含故障線路在內同母線上3條線路的故障相電流暫態故障分量波形如圖1所示。顯然,本端母線為第1類母線。在故障線路上,來自故障方向浪涌引起的第2個波頭分量與初始波頭分量始終具有相反的極性,因而必為對端母線反射波所引起,而且對端母線也是第1類母線,從而可以直接獲得擴展和綜合模式下的測距結果為75.8 km,如圖1(a)所示。標準模式下的測距結果可以間接獲得(本例中難以直接獲得),它應該等于故障線路實際導線長度與擴展或綜合模式下測距結果之差值,并且可以近似表示為(km)。從故障線路電流暫態分量波形中可以發現,在對應于該近似測距結果的位置并不存在暫態波頭分量,但在其鄰域內距離本端235.6 km處存在由來自故障方向浪涌所引起的暫態波頭分量,如圖1(b)所示,從而可以將標準模式下的測距結果修正為235.6 km。實際故障點位于距本端(235~236)km處。在本例中,對端母線反射波先于故障點反射波到達本端測量點,因而故障點位于線路中點以外(靠近對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5103.htm


        2002年4月5日14時33分7秒,黑龍江綏化電業局所管轄的220 kV康綏甲線(全長64.3 km)發生B相接地故障,其中康金側含故障線路在內同母線上3條線路的故障相電流暫態故障分量波形如圖2所示。故障線路兩端母線都連接有多條其它線路,故兩端母線均為第1類母線。在故障線路上,來自故障方向浪涌引起的第2個波頭分量與初始波頭分量始終具有相同的極性,因而必為故障點反射波所引起,從而可以直接獲得標準和綜合模式下的測距結果為27.4 km,如圖2(a)所示。在故障線路上,來自故障方向行波浪涌引起的第3個波頭分量(疊加在暫態波形的第2個暫態分量上)與初始波頭分量始終具有相反的極性,因而必為線路對端母線反射波所引起,從而可以直接獲得擴展模式下的測距結果為36.9 km,如圖2(b)所示。實際故障點位于距對端37 km處。在本例中,故障點反射波先于對端母線反射波到達本端測量點,因而故障點位于線路中點以內(靠近本端)。


        3.2 本端和對端母線分別為第1類和第2類母線
        1997年10月2日13時46分47秒,山東德州電業局所管轄的110 kV臨禹線(全長43 km)發生B相接地故障,其中臨邑側含故障線路在內同母線上3條線路的故障相電流暫態故障分量波形如圖3所示,可見該波形較為復雜。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在故障距離為26.9 km處存在由來自故障方向行波浪涌引起的波頭分量,其初始極性與故障初始波頭分量的極性相反,但二者很快變為同極性,因而必為線路對端母線反射波所引起,而且對端母線必為第2類母線,從而可以直接獲得擴展模式下的測距結果為26.9 km,如圖3(a)所示。標準和綜合模式下的測距結果可以間接獲得,并且近似為(km)。從故障線路電流暫態分量波形中可以發現,在對應于該近似位置的鄰域內距離本端16.5 km處存在由來自故障方向行波浪涌所引起的暫態波頭分量,如圖3(b)所示,從而可以將標準和綜合模式下的測距結果修正為16.5 km。實際故障點位于距本端16 km處(線路中點以內)。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双鸭山市| 徐水县| 临夏县| 图木舒克市| 墨江| 鲁山县| 武清区| 司法| 韶山市| 双峰县| 东安县| 石阡县| 隆化县| 巴里| 昌吉市| 瓦房店市| 曲沃县| 浪卡子县| 江口县| 沙洋县| 芜湖县| 鲜城| 廉江市| 巴林左旗| 冀州市| 兴义市| 邯郸市| 云安县| 迭部县| 尚志市| 龙门县| 芒康县| 华容县| 沾益县| 图木舒克市| 荣成市| 景德镇市| 那坡县| 全州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