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設備運行狀況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2 協議設計
協議是銜接下位機、上位機軟件的支架,只有遵循協議,進入通信鏈路的數據,才可以被識別并響應。協議具體如下。
1)電流監測模塊通過中位機向管理系統發送的數據包。共有3種類型:電流監測模塊發送數據時,而中位機或上位機未工作時發送的數據包A;電流監測模塊實時發送數據的數據包B;對管理系統的確認數據包C。長度為20字節、8字節和7字節,分別如表1,表2,表3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3658.htm
其中標識碼用來區分數據包類型,目的地址為管理系統編址,源地址用來區分某個實驗室的某個設備,設備狀態包括運行、待機、關機3種狀態,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為設備處于某一種狀態的起止時間,校驗為整個數據包的某種運算,用于發現傳輸過程中是否發生錯誤。
2)管理系統通過中位機向電流監測模塊發送的數據。共有3種類型數據包管理系統每次運行后告知設備可以實時發送數據的數據包D;管理系統向監電流監測模塊發送的時間校正數據包E;閾值下載數據包F。長度為7字節、13字節和8字節,分別如表4,表5,表6所示。
標識碼、目的地址、源地址、校驗和上述含義相同。當前時間字段為管理系統時間,將其下發給各電路監測模塊作為標準。
4 結束語
文中從可行性、控制器選擇、硬件方案、軟件設計及協議設計等方面系統地對“實驗設備運行狀況監測系統”進行了分析并實現,最終達到了監測實驗室設備運行、關閉狀態的目的。經過測試,不管實時監測還是斷電后再發送數據都未發生遺漏現象,很好地監督了設備使用情況,也對高校設備管理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對提高設備利用率有很大的幫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