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基于CPLD的異步串行收發器設計

        基于CPLD的異步串行收發器設計

        作者: 時間:2005-05-30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介紹了基于CPLD的的設計方案,著重敘述了用混合輸入(包括原理圖和VHDL)實現該設計的思想,闡述了在系統可編程(ISP)開發軟件的應用方法與設計流程,并給出了VHDL源文件和仿真波形。

        關鍵詞:;混合輸入;在系統可編程;;ispLSI1016

        傳統數字系統的設計主要基于標準邏輯器件并采用“Bottom-Up”(自底向上)的方法構成系統。這種“試湊法”設計無固定套路可尋,主要憑借設計者的經驗。所設計的數字系統雖然不乏構思巧妙者,但往往要用很多標準器件,而且系統布線復雜,體積功耗大,可靠性差,相互交流和查錯修改不便,設計周期也長。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采用先進的CPLD ?復雜的可編程邏輯器件?器件取代傳統電路已經成為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Lattice公司的ispLSI是當今世界上速度最快密度最高的CPLD之一。它采用先進的ISP技術,使器件無需拆卸即可在系統內重新配置邏輯功能。數字系統設計的革命性變化,使得傳統的“固定功能集成塊+連線”的設計方法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基于芯片的設計正在成為電子系統設計方法的主流。

        本設計選用Lattice公司生產的ispLSI1016器件,并以“”為例,采用現代電路與系統中的設計思想來說明“基于芯片的設計”在實現數字系統的具體應用方法。這種設計方法不僅可使硬件設計“軟件化”、縮短設計周期、提高效率,而且易于修改和“升級”。

        1 異步串行收發器的工作原理

        異步串行收發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是接收串行數據并將其轉化為并行數據,第二是把并行數據以串行數據方式發送出去。由于接收和發送是異步的,所以接收部分和發送部分需要不同的時鐘。

        發送部分的系統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其中TXD?7?0?是并行數據輸入信號,TBITCLK是發送器時鐘信號,RESETF是發送器控制模塊內部復位信號,MWDSLF是電平敏感鎖存器使能信號,TRSTF是一位鎖存器模塊復位信號,TXDATA是串行數據輸出信號。

        當發送電路工作時,電平敏感鎖存器使能信號(MWDSLF)有效,并行數據被送入鎖存器,之后,控制模塊1產生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裝入信號(STLD),以在時鐘信號(TBITCLK)的作用下,將并行數據裝入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然后,控制模塊1再產生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移位信號(STLD),并在時鐘信號(TBITCLK)的作用下,將并行數據移出。

        接收部分的系統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其中RXDATA是串行數據輸入信號,RBITCLK是接收器時鐘信號,RE-SETF是接收器控制模塊內部復位信號,MRDSLF為邊沿觸發鎖存器使能信號,RXD?7:0?是并行數據輸出信號,RDRDYF是并行數據準備好信號。該部分電路工作時,首先在時鐘信號(RBITCLK)的作用下,串行數據(RXDATA)被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轉化為并行數據;同時,控制模塊2在行計數控制下,在一幀串行數據到并行數據轉換完成時,使邊沿觸發鎖存器使能信號MRDSLF有效;之后,在控制模塊產生的時鐘信號的作用下將并行數據鎖存到鎖存器,同時,使并行數據準備好信號(RDRDYF)有效。

        2 異步串行收發器的具體實現

        硬件電路功能來用Lattice公司的CPLD來實現,用ispLEVER3.0 進行軟件設計。可利用原理圖和硬件描述語言VHDL完成源文件的設計。以下對其CPLD流程源文件及仿真波形作以介紹。

        2.1 用ispLEVER軟件設計CPLD的流程

        Lattice公司新的設計工具ispLEVER可支持isp-MACH、 ispLSI、 ispGDX、 ispGAL、 GAL器件以及具有革新意義的新的ispMACH 5000VG和ispMACH 4000 CPLD器件系列。用ispLEVER設計CPLD的源文件主要有硬件描述語言(VHDL、Verilog HDL和ABLE-HDL)、電路原理圖和網表五種方式。在利用該軟件設計數字電路與系統時,可采用原理圖、硬件描述語言以及混合輸入方式。本設計將采用混合輸入方式(原理圖與VHDL語言)。用ispLEVER軟件設計CPLD的基本流程如圖3所示。

        2.2 源文件輸入

        ispLEVER軟件的系統庫包括3部分:可編程大規模集成電路庫(pLSI)、通用電路庫(GENERIC)、用戶自己設計的元件庫(Local)。這些庫中又列出了若干子庫,而這些子庫都是以宏來定義的,如門(Gate)、寄存器(Regs)、算術運算器(Ariths)、I/O端口等。

        在原理圖輸入方式中,首先應當用這些宏來構成電路符號,然后像邏輯元件那樣畫成原理圖,同時給出它們的連線以及各個輸入輸出緩沖器電路的具體配置。由此構成的宏在原理圖上只是一些方框形的符號,沒有涉及其內部具體邏輯,因而這種宏實際上是一種所謂的頂層原理圖。與頂層原理圖對應的是底層原理圖,頂層原理圖實際上是一種由各種門和觸發器等基本邏輯器件組成的基本原理圖,可以說它是頂層原理圖的內核。除了直接用基本邏輯器件構成底層原理圖外,還可以用硬件描述語言編寫源文件模塊以作為宏,同時作為一種底層原理圖去充實、支持頂層原理圖。頂層模塊原理圖如圖4所示。

        頂層宏模塊中發送器部分?TRANSMITTERM_S?的原理圖如圖5所示,電平鎖存器、一位鎖存器模塊以及控制模塊1部分可調用系統庫內的宏模塊,因為這一部分硬件電路已很成熟,而且并不是很復雜。調用庫內宏模塊用相對于硬件描述語言而言,其占用系統資源較少。

        圖5中,圓圈部分的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PS_SHIFTREG)宏模塊可用硬件描述語言(VHDL)進行功能描述。其VHDL源文件如下: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 logic 1164.ALL;

        entity logic166 is

        Port ? A ? In std logic;

        B ? In std logic;

        C ? In std logic;

        CLK ? In std logic;

        D ? In std logic;

        E ? In std logic;

        F ? In std logic;

        G ? In std logic;

        H ? In std logic;

        SER ? In std logic;

        STLD ? In std logic;

        QH ? Out std logic ?;

        end logic166;

        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logic166 is

        signal t latch? std logic vector?7 downto 0?;

        begin

        process?STLD,CLK,SER,A,B,C,D,E,F,G,H?

        begin

        if?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STLD=′1′? then

        t latch?7?<=A;

        t latch?6?<=B;

        t latch?5?<=C;

        t latch?4?<=D;

        t latch?3?<=E;

        t latch?2?<=F;

        t latch?1?<=G;

        t latch?0?<=H;

        else

        t latch?0?<=t latch?1?;

        t latch?1?<=t latch?2?;

        t latch?2?<=t latch?3?;

        t latch?3?<=t latch?4?;

        t latch?4?<=t latch?5?;

        t latch?5?<=t latch?6?;

        t latch?6?<=t latch?7?;

        t latch?7?<=SER;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QH<=t latch?0?;

        end BEHAVIORAL;

        圖5

        頂層宏模塊中接收器部分?RECEIVER_S?的原理圖如圖6所示,邊沿觸發鎖存器、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以及控制模塊2部分可以調用系統庫內的宏模塊。圖中圓圈部分的計數器(COUNTER9)宏模塊可用硬件描述語言(VHDL)進行功能描述。VHDL源文件如下:

        LIBRARY vanmacro;

        USE vanmacro.components.ALL;

        LIBRARY ieee;

        LIBRARY generics;

        USE ieee.std logic 1164.ALL;

        USE ieee.numeric std.ALL;

        USE generics.components.ALL;

        entity counter9 is

        Port ? clk ? In std logic;

        cao ? Out std logic ?;

        end counter9;

        architecture behav of counter9 is

        signal counter? integer range 0 to 9;

        begin

        process?clk?

        begin

        圖6

        if?clk'event and clk=′0′? then

        if?counter=9? then

        counter<=0;

        else

        counter<=counter+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process?counter?

        begin

        if?counter=9? then

        cao<=′1′;

        else

        cao<=′0′;

        end if;

        end process;

        end behav;

        在上述源文件設計中,控制模塊1和控制模塊2都采用了調用宏模塊的方式。在此設計中,時序控制十分重要,而采用調用宏模塊的原理圖輸入方式能很好的控制延時參數。如果用硬件描述語言進行時序功能描述,那么經邏輯綜合、優化后,其延時參數有時很難控制。而減小延時參數需要更多的資源來補償。

        2.3 仿真分析

        ispLEVER軟件提供了強大的功能仿真和時序仿真功能,其最高仿真頻率可達36MHz。圖7是接收器部分的仿真波形。預接收的串行數據為:“10101110”。而發送器部分的仿真波形如圖8所示。預發送的并行數據為:TXD0=‘1’,TXD1=‘0’,TXD2=‘1’,TXD3=‘0’,TXD4=‘1’,TXD5=‘1’,TXD6=‘1’,TXD7=‘0’。

        3 結論

        該設計充分體現了ISP技術的優越性,使整個系統無論從最初方案的設計到編寫程序,還是從仿真調試到下載驗證,都顯得相當快捷和方便。采用ISP技術具有流程簡單、無引腳損傷、可實現多功能硬件、并可為測試重構邏輯等優點。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完善,通過網絡來對遠隔萬里的用戶系統進行軟件版本的升級換代,無疑會給廠家與用戶帶來更多方便。該異步串行收發器接收和發送的bit數可根據具體需要進行相應的改動,而且只需改動底層模塊中的鎖存器、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及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的bit數和計數器的大小(控制模塊部分不需改動),然后再經相關軟件的綜合和適配,即可重新下載到具體器件中。該設計中 bit數選擇8位,完全是出于所選器件的容量考慮。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洪湖市| 德保县| 眉山市| 治多县| 五指山市| 上高县| 沙雅县| 南京市| 三河市| 南乐县| 古蔺县| 罗城| 西盟| 元朗区| 崇信县| 甘谷县| 临洮县| 玛多县| 西畴县| 枝江市| 阜阳市| 红桥区| 乌鲁木齐县| 阳东县| 云和县| 土默特右旗| 林芝县| 安乡县| 柏乡县| 襄城县| 靖远县| 惠安县| 工布江达县| 潢川县| 民丰县| 澳门| 盖州市| 高尔夫| 鲁山县|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