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RFID 行業應用仍有挑戰
可量化的改變
在供應鏈中采用RFID并不是某個企業的靈光一閃,而是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要求。從美國供應鏈的情況來看,在產品的生產、運輸、流通、零售等各環節采用條碼作為數據載體進行全程跟蹤已經成為普遍應用。
就條碼技術本身而言,目前存在著如下兩個技術局限。一是信息量有限。根據目前的編碼規則,條碼只包含了產品種類的信息,使得產品的單品跟蹤很困難。二是采集速度、有效率也有限。就供應鏈的全過程而言,在流通過程中的運輸、倉儲等環節,條碼掃描的有效率僅為75%;在零售環節,條碼掃描的有效率在95%。同時,據統計美國產品的物流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8%,其中包括:由于失竊帶來的損失、零售商每年由于產品脫銷帶來的損失(70億~120億美元)、物流環節中各種手工作業流程引起的成本較高等。
面臨以上問題,如何采用新技術,解決供應鏈中各方面的問題,是美國企業面臨的下一個挑戰。
由于歐美國家的企業巨頭對目前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的技術中,RFID的一些技術特點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些要求,因此,RFID在近幾年將成為供應鏈管理中最重要的技術。物流領域的應用,使得標簽成為一種消耗品,每年達到數十億;讀寫設備的全球化需求量也很大,為RFID產業大規模發展提供了基礎。同時,物流環節需要在高速下同時采集幾十個標簽的數據;而且更多的中間件軟件開發商、管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得以隨著RFID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的發展,找到各自的商業機會。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主流IT廠商得以關注RFID應用的主要原因。
可量化的改變
在供應鏈中采用RFID并不是某個企業的靈光一閃,而是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要求。從美國供應鏈的情況來看,在產品的生產、運輸、流通、零售等各環節采用條碼作為數據載體進行全程跟蹤已經成為普遍應用。
就條碼技術本身而言,目前存在著如下兩個技術局限。一是信息量有限。根據目前的編碼規則,條碼只包含了產品種類的信息,使得產品的單品跟蹤很困難。二是采集速度、有效率也有限。就供應鏈的全過程而言,在流通過程中的運輸、倉儲等環節,條碼掃描的有效率僅為75%;在零售環節,條碼掃描的有效率在95%。同時,據統計美國產品的物流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8%,其中包括:由于失竊帶來的損失、零售商每年由于產品脫銷帶來的損失(70億~120億美元)、物流環節中各種手工作業流程引起的成本較高等。
面臨以上問題,如何采用新技術,解決供應鏈中各方面的問題,是美國企業面臨的下一個挑戰。
RFID技術由于其遠距離、快速、多目標同時讀取等特點,可以應用在供應鏈中的生產、倉儲、運輸等環節。通過對物流各個環節數據的采集,實現收入增加:庫存的可用性提高5%至10%;庫存可用性的提高使得銷售提高3%至7%;顧客的保持度提高0.3%至0.5%;后勤管理中回收率提高將使利潤提高25%至40%;回收管理的改進將使總收入提高1%至2%;盜竊損失減少 40% 至50%;送貨速度提高 10%;場地管理減少30%;物品存儲的人工成本減少65%;存貨成本減少25%;循環計算成本減少25%;倉庫產品的吞吐量提高20%;損壞率和過期商品的銷賬減少可達 20%;丟失包裹而導致的投訴減少98%。
這種投資收益ROI模型的分析,使得零售業、制造業企業對此充滿憧憬。不僅以沃爾瑪為首的零售商制定了供貨商RFID達標時間表,對于大型的制造型企業,也積極響應,試圖從中找到控制供應鏈成本的辦法。
挑戰依然存在
在目前階段,從美國的運行情況來看,零售業、制造業對RFID的實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在零售業,RFID的實施工作包括:在全球各個RDC(區域配送中心)安裝RFID讀寫器,在其管理系統中出入庫檢驗、盤點、移庫等操作方面作相應的升級,通過中間件軟件系統,驅動讀寫器,提高倉儲信息的可視化效率。實施的工作相對簡單,使得零售業很快能夠建立RFID的數據采集系統。
制造業位于供應鏈中的上游,RFID系統的實施工作包括:在其倉儲環節或者其3PL的倉儲環節,根據零售商的訂單,使用打印機打印標簽(包括包裝箱信息和RFID標簽的信息),并將此標簽粘貼在商品的包裝箱上;同時在托盤上粘貼RFID標簽;在出庫操作中,采集上述數據,并按照規定的格式,發送給供應鏈中后面的環節。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制造業都把物流分包給第三方物流的服務公司,在第三方物流的倉儲中,貨物是按照托盤形式存放,并且用塑料密封包裝的。此時實施RFID的倉儲企業需要以托盤為單位,將塑料密封包裝拆開,并在每個包裝箱上一一粘貼標簽,之后再統一放回到原來的托盤上。這種操作,大大增加了額外的操作環節,成了物流環節的效率屏障。不但沒有提高效率,反而增加了負擔。制造業需要重新調整其訂單處理流程、發貨流程,才能夠去除這一不必要的操作。這部分的流程重組工作,是艱巨而且漫長的。只有到制造企業真正實現了從工廠的倉庫就粘貼RFID標簽,才能夠說真正實現了RFID系統。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有140家沃爾瑪的供貨商已經在其部分商品的包裝上粘貼了RFID標簽。但是,由于標簽成本和額外的粘貼標簽操作帶來的高額實施成本,還沒有明確的數字表明制造業從RFID的實施中產生了收益。如果制造企業沒有原動力,將是影響供應鏈中推廣 RFID技術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制約因素是RFID技術本身。據統計,在沃爾瑪供貨商中絕大多數按照前文提到的流程在粘貼標簽,但是由于沃爾瑪要求使用的是紙質不干膠標簽,在運輸過程中損壞率高達20%(2004年統計數字)。同時由于射頻讀寫的有效率受到很多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商品包裝形式、商品材質,標簽的粘貼位置等),因而標簽讀取的有效率大不相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從80%到95%不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防部曾經透露了在美軍的應用中,無源RFID標簽的讀取率在99%左右,并且正在努力提升這一指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