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一種二次混頻預失真線性化技術

        一種二次混頻預失真線性化技術

        作者: 時間:2009-06-22 來源:網絡 收藏
        3.3 化輸出特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8887.htm

        化功率放大器電路結構如圖4所示。信號輸入端為一個功率分配器,他將輸入信號分成2路,上一路通過一個相位延時器、并經過一個功率合成器送入主放大器;下一路送人器,經過相移器和衰減器送入功率合成器,與上路信號進行混合后,一起送入主放大器進行放大。上一路,通過延時器,得到信號Vup;下一路,通過(IM3產生器)、衰減器和移相器,得到信號Vlow:

        其中α1是功分器、延時器對信號的相移量;α3是功分 器、非產生器,衰減器和移相器對信號的相移量。上下兩路信號合并后再進入主放大器。

        4 軟件仿真和結果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種線性化技術的特性,借助于微波電路專用仿真軟件ADS對電路進行仿真。在計算機仿真系統上設計了一個2.6 GHz頻段的功率放大器,用中心頻率為2.6 GHz、頻率間隔為2 MHz的雙音信號進行仿真得到圖5所示的結果。從圖5中可以看出,在加入2次預失真器前,3階IMD大約為26.1 dBc,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非線性失真。構建與圖4相同的系統仿真電路。通過反復、適當調整衰減器、移相器和延遲線的時間延遲量,可獲得系統的最后輸出信號的頻譜圖,如圖6所示。通過與圖5相比較可見,經過預失真線性化處理后,原輸出信號中的IMD3接近65.3 dBc,三階交調改善了39 dB左右。

        5 結 語

        文章從理論上分析了射頻功率放大器失真產生的根本原因,論證了2次預失真器的可行性,并通過計算機仿真證明了前面的理論分析。理論分析和實驗證明了這種2次預失真器的線性化技術能夠有效地改善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失真。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這種線性化技術僅考慮到了IMD3,今后將基于這種技術進一步改善高階互調。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混頻 預失真 線性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甘谷县| 郴州市| 望城县| 旅游| 桂平市| 囊谦县| 梨树县| 富锦市| 大安市| 金湖县| 闸北区| 唐海县| 砀山县| 余姚市| 永春县| 新晃| 夹江县| 合肥市| 南皮县| 陆川县| 马边| 永安市| 秦安县| 屯留县| 平武县| 阿勒泰市| 黄龙县| 洛宁县| 西华县| 红河县| 通海县| 塔城市| 邯郸市| 大厂| 佛坪县| 聊城市| 莲花县| 遂昌县| 台北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