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智能交通系統及其在城市道路安全中的應用

        智能交通系統及其在城市道路安全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09-12-14 來源:網絡 收藏
        2.2 基礎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是系統運行的前提。智能化調度系統具有公交運行基礎數據的采集能力。這些基礎數據包括:各公交站點的客流需求、公交車輛運行車速及站點??繒r間、車輛駕駛狀態、車輛定位等。數據的采集主要南車載設備承擔。車輛行駛記錄儀內置大容量存儲器,可實時記錄車輛運行全過程的數據,包括:車輛啟動和停車的日期及時間、車輛運行全過程的速度和里程檢測、車輛制動變化的數據、車輛行駛過程中發生的事件及其時間和地點、事故發生前至事故發生時30 s內的安全數據等。此外,還可實時顯示瞬時速度、當前路碼、日期和時間;裝有開、關門指示燈和超速指示燈,結合蜂鳴器可提示行車開門報警和超速報警;支持IC卡進行營運管理和車輛行駛數據采集;支持無線數據采集,預留GPS衛星定位接口,功能擴展后可實現車輛跟蹤定位和車輛實時調度,預留流量檢測接口等。
        短距無線通訊儀是專為行車記錄儀配套設計的無線數據采集設備,其通訊距離長(50~80 m)、通訊可靠性高(誤碼率0.2%)、速率高(115 KB/s)。車輛到達終點時,智能調度系統可識別系統自動識別車輛進站的時間、路牌號、車號和駕駛員工號等,并利用無線自動采集軟件,將行車記錄儀中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方式自動傳輸到終點站的智能調度系統。
        2.3 智能調度系統
        智能調度系統具有有效的數據管理和分析能力,包括操作型數據管理和分析型數據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科學、高效地決策分析日常營運的管理計劃和調度。通過無線數據采集方式采集行車記錄儀中的數據,并采用特定算法對車輛運行狀態和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進行分析加工。計算機以罔形化的方式顯示車輛位置和運行狀態,以直觀的報表數據和簡單清晰的圖形化分析方法提供安全信息。同時,還可顯示行車記錄儀附屬設備異常情況和行車違規記錄。對問題車輛通過計算機顯示屏紅燈閃爍和語音的方式進行報警提示?,F場調度管理。調度員利用智能化調度系統,可方便地監控和調度車輛的運行。現場調度管理模塊由前臺控制程序和智能化調度模塊兩部分組成。前臺控制程序用于顯示線路運行狀態,完成系統和調度人員之間的交互。
        2.4 信息傳遞
        將記錄的各種運營數據和行車報表、路單等信息,通過設定的傳輸方式反饋至公交公司。決策群體將通過查詢各種報表、圖表及相關的分析數據和信息資料等,掌握車輛的運營狀況、相關公交資源的利用情況,作出相應判斷及規劃,合理調度公交車輛,使公交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8464.htm


        3 ITS在安全
        交通事故是產生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減少交通堵塞和車輛延誤的主要方法是降低各種交通事故對交通流的影響,而ITS安全管理系統就具有此功能。ITS事件管理系統通過現有技術的合理應用及各相關單位的協調組織,可有效降低交通延誤和交通阻塞。
        有效的事件管理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為使系統能夠達到此目標,事件管理系統應具有如下功能:改善道路的安全性(如減少二次事故);提高各個執行機構的運行效率;更有效地利用現有的人力和物力;增大信息的發布范圍和渠道;減少延誤;提高貨車車輛的機動性;減少事故反應時間;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降低運行成本;加快處理事故的時間;加快清理道路的時間。
        3.1 交通異常事件檢測系統舊
        3.1.1 系統組成及原理
        交通異常事件檢測系統由交通狀況檢測、數據處理檢測、信號控制及信息顯示等構成。當采用磁性或超聲波檢測器時,系統由檢測器、數據處理檢測、事故判斷、事故確認、信號控制機、信號燈、可變交通信息顯示屏等組成;當用視頻攝像機檢測設施時,系統由數碼攝像機、控制臺、圖像處理裝置、信息控制機、信號燈、可變交通信息顯示屏等組成。交通異常事件檢測的基本原理:檢測器檢測車輛在正常情況下行駛的車流,所測得的車流參數應符合一定規律。一旦檢測到的車流參數不符合該規律,即表示可能發生交通異常事件。由于車輛行駛的道路條件不同,故交通異常事件的檢測判斷在高速公路或較長距離公路上與有很大區別。
        3.1.2 交通異常事件檢測方法
        上行駛的車輛運行狀態與高速公路不同,因受交叉口的影響,屬于間斷車流,在道路上會有正常停車。因此在城市道路上進行檢測時,必須先鑒別是正常停車還是非正常停車,然后再按上述原理進行檢測,這樣才能正確判斷是否發生交通異常事件,故其檢測難度比高速公路高。在城市道路除檢測交通異常事件外,還需判別異常事件發生的地點。
        方法1:同時利用檢測器檢測數據、探測車觀測數據、過路司機和巡邏報告數據等各種數據,對各種不同來源的數據建立相應的交通異常檢測算法,把各種檢測算法的結果利用數據融合技術得到最終的檢測結果,進行交通異常檢測。
        方法2:建立歷史數據的數據庫,儲存正常交通狀態下每個信號周期檢測器的交通數據,將當前檢測器的實時數據與同時刻歷史數據的偏差值作為異常事件的判別依據。
        對于交通異常事件發生地點的判別。在采用檢測器檢測交通異常事件時,主要依靠檢測器設置位置的布設解決。如圖3所示,用①②檢測器檢測路段上發生的異常事件,用②③檢測器檢測發生在進口道的異常事件,用③④⑤檢測器檢測發生存交叉口中間的異常事件。
        3.1.3 系統性能及其改善
        交通異常事件檢測系統的性能一般用檢測率、誤測率與平均檢測時間3項指標評價。為提高檢測系統的性能,可用多重事故樹分析方法檢測高速公路交通異常事件;用判斷分析法、交通仿真技術檢測城市道路的交通異常事件等。隨著高科技成果的不斷出現,視頻攝像和圖像處理技術不斷完善,這種技術很快即應用于交通異常事件的檢測中。視頻攝像監控中心技術人員可在視頻監視器屏幕直觀看到道路實際交通狀況。
        當發現有交通異常事件時,可通過人工操作向道路上的各種信息顯示設施發布異常事件交通管理措施等信息。在用檢測器檢測交通異常事件的道路配有數碼攝像監視器,可作為檢測交通異常事件類型與性質的確認工具。如果不用人工操作而用計算機聯機自動操作,則需用圖像處理技術判斷異常事件。由數碼攝像機攝取的道路交通狀況,傳送到突發事件檢測裝置,檢測裝置再把檢測圖像通過信息傳輸線路傳送到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由圖像收錄裝置收錄圖像,經處理裝置處理成控制指令信息后,由信息傳輸系統把控制指令信息傳送到設在突發事件地點上游龍門架上的專用情報板顯示控制指令信息。
        3.2 現場管理
        交通標準化現場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準確評價事件的嚴重程度,確定合適的優先權,協調相關資源的使用。保證通訊的清晰與暢通,通過有效措施安全、快速、高效地清理事件現場,保證事件處理人員、事件的當事者以及其他車輛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是事件現場管理的首要目的。
        高效的事件現場管理方案必須包括:確定一個事件現場指揮點:指定一個有權威的現場指揮人員;應調動所有與事件處理相關的人員;對緊急車輛和設備進行分階段調用。

        4 結論
        是一個涉及面廣、綜合各種高新技術的研究領域。從道路的角度論述一些提高城市道路安全的措施。而各行業協調發展,才能共同促進城市交通水平的提高。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蛟河市| 四子王旗| 文山县| 革吉县| 历史| 邓州市| 镇沅| 云浮市| 图们市| 万源市| 屏东市| 巩留县| 扶余县| 三明市| 定远县| 平遥县| 张家口市| 闵行区| 育儿| 双柏县| 江安县| 玉环县| 冀州市| 梁平县| 芜湖县| 三原县| 凤阳县| 德钦县| 卢湾区| 德江县| 土默特右旗| 于都县| 延长县| 屯留县| 安远县| 沾化县| 靖西县| 夏河县| 伊宁县|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