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S-2的VoIP模擬與仿真
為了檢測網絡擁塞下新VoIP系統的性能,需要對上述語音模型的一些參數進行調整:(1)公共交換網(PSTN)傳輸帶寬的設定。節點0~3之間的鏈路是用來模擬PSTN的,而PSTN中最大的語音傳輸速率(無損語音編碼方案G.711)為64 Kb/s,因此為了體現帶寬資源的寶貴性,設置此鏈路的傳輸帶寬為64 Kb,同理節點1~3之間、節點5~4之間、節點6~4之間的傳輸帶寬也設為64 Kb;(2)Internet網傳輸帶寬的設定。節點3~4之間的鏈路是用來模擬Internet網的,由于Internet網中傳輸數據量往往很大,而分配給每個用戶之間的傳輸帶寬是有限的,因此為了體現網絡帶寬的有限性,設置此鏈路的傳輸帶寬為1 Mb。同理節點2~3之間、節點4~7之間的傳輸帶寬也設為1 Mb;(3)當前網絡信道質量的度量。為了度量當前網絡信道質量,選取衡量VoIP系統性能的參數如時延、抖動、數據包丟失率等來作為衡量當前信道質量的參數。在本實驗中,選取的是在一定時間內的語音數據丟包率,其計算公式為:λ=Sd/SRTT,式中Sd為固定時間內丟失的語音包數目,SRTT為固定時間內發送的語音包數目[4];(4)AMR信源編碼模式的選擇。由于AMR有8種信源編碼模式,且8種信源編碼模式均是基于ACELP模型,各個模式下重構后的語音MOS值相差也不大,但是AMR總的代碼量卻很大,所以綜合衡量起來,可以根據不同的語音數據包丟失率來自適應地選取其中的3種,即:MR122、MR74、MR475[3]。選擇標準為:當λ≤1%時,選取MR122模式;當1%λ≤3%時,選取MR74模式;當λ>3%時,選取MR475模式;初始信源編碼模式為MR122。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新VoIP系統在NS-2平臺下的運行情況如圖2所示。在該運行模型中,節點2~7之間流量的大小代表了網關節點3~4之間鏈路的狀況。即當節點2~7之間傳送的網絡數據很大時(>1 Mb),則認為節點3~4之間的鏈路發生了擁塞狀況;當節點2~7之間傳送的數據量較小時(1 Mb),則認為不會發生擁塞狀況。節點0~6是語音數據包的發送節點,且具有根據網絡質量來自適應地調整語音發送速率的功能,其中初始發送速率為12.2 Kb/s;數據包的發送用NS-2自帶的Pareto分布流量產生器,這主要是考慮到話音激活檢測技術(VAD)對IP話音的影響[2]。
此外,為了更加方便和有效地分析實驗數據,需要對上述VoIP模型進行簡化處理,簡化后的VoIP傳輸模型如圖3所示。其中節點2為網關,節點3既是網關也是所有網絡數據的接收節點;節點0為語音數據包的發送節點,節點1為網絡數據量的發送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