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受限條件下智能虹膜圖像采集終端設計考慮

        受限條件下智能虹膜圖像采集終端設計考慮

        作者: 時間:2010-11-04 來源:網絡 收藏

        O 引言
        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可見的環狀組織,在一定頻率的近紅外光下,可呈現出豐富的紋理信息,如斑點條紋、細紋、冠狀、隱窩等生理細節特征。人眼的可見生物組織結構依賴于嬰兒胚胎期中胚層的初始條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可能是隨機的或是混沌的,但一出生就終生穩定,而且每個人的紋理絕對地不同。統計表明,虹膜紋理有幾百個自由度,即使是同樣的基因型,其虹膜的表現型表達是不相關的。正因為人眼虹膜獨特的紋理圖像適合用于自動身份識別,所以其具有高效、準確、不可復制等特點。基本原理主要是通過對比虹膜紋理圖像特征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體的身份,其核心是經計算機進行大量的多種算法,使用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方法對人眼的虹膜紋理特征進行描述和匹配(如早期應用Gabor小波對虹膜紋理編碼,用漢民距離對虹膜模版進行匹配),從而實現自動的人體身份鑒別。

        1 虹膜識別系統的構成
        虹膜識別系統由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組成,其中軟件系統即虹膜信息處理系統,用以實現虹膜圖像處理、用戶登記、用戶識別、虹膜圖像存儲管理、虹膜特征存儲管理等功能。構成框圖如圖1所示。硬件系統包括虹膜系統以及支持虹膜信息處理系統運行的硬件環境。
        目前市場上較成熟的計算機核心算法有英國劍橋大學的Daugman技術、英國巴斯大學的MJRLIN技術以及中國科學院的技術。本文實驗系統采用英國巴斯大學的MIRLIN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7741.htm



        2 受限的虹膜紋理技術分析
        國際人眼安全標準協會要求虹膜裝置為實時自動無侵害的虹膜光學成像裝置。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虹膜鏡頭采用640×480像素以上的CMOS逐行掃描攝像頭,其中在人眼虹膜直徑范圍內要求至少有100個像素采集點以上,盡可能地保留原始虹膜圖像的特征。根據ISO/IEC 19794-6圖像標準,同時確保黑暗環境下拍攝的需要,光源選擇波長為720~900nm的近紅外光源,輻照功率0.5mW/cm2,對眼睛無傷害。攝像頭的傳輸速率設為251幀/s,保證視頻流的實時傳輸。拍攝過程中,中央處理模塊對每幀圖像作實時分析,直至該幀圖像滿足判別標準,同時該數據幀被傳輸到虹膜識別處理器核心模塊做相應的判別處理。整體硬件設計架構如圖2所示。


        在共計352730次試驗中我們發現,實際系統虹膜圖像采集成功與否的幾個重要限制因子包括人機的交互配合、光強度等系統外界限制。因此系統的適用性設計十分重要。為達到全自動智能化虹膜采集,通過數萬次的實驗,我們總結出系統設計有如下幾方面的考慮: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洛川县| 乐至县| 循化| 雷州市| 嵊州市| 静海县| 泗洪县| 平江县| 腾冲县| 秦安县| 湟中县| 台湾省| 顺义区| 嫩江县| 杨浦区| 古交市| 巢湖市| 徐汇区| 白沙| 张掖市| 岑溪市| 勃利县| 怀来县| 高陵县| 丹阳市| 波密县| 青阳县| 拉萨市| 池州市| 巧家县| 澳门| 新营市| 大埔县| 忻州市| 九台市| 兰考县| 阳西县| 汾西县| 藁城市|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