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斷腕西門子 告別8.4億歐元巨額虧損
——
“雖然失敗了,但是明基移動這種實用為先,果斷‘斷腕’的做法,仍舊顯示了企業的風格。”易觀咨詢分析師林娟如是說。
管理顧此失彼
兩家公司不同的文化沖突和西門子手機迅速下降的市場份額,是明基老總施振榮公開承認的“失敗”理由。
分析師也表示,德國公司遲緩的反應速度及文化差異,使明基無法實現迅捷的管理,而管理的顧此失彼,又使明基資金流動無法兼顧,最終產品開發跟不上變化,市場表現糟糕。
BDA分析師張宇表示,去年西門子手機剛被并入明基的時候,市場仍有4%左右份額,但在今年的市場上幾乎看不到其產品有任何表現。目前,明基手機總體市場份額不到2個百分點,與之相對,MOTO和諾基亞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及份額的擴大,手機市場的巨頭效應進一步彰顯。“江河日下”的西門子手機根本無法給明基注入發展的活力。明基最為看重的西門子品牌所帶來的“品質”保證無法運用到實際產品之中,那么并購本身就顯得“毫無意義”。
8.4億歐元巨虧
整合一個虧損的業務部門將要付出巨額的代價,然而8.4億歐元仍舊顯得太多。
繼9月底明基宣布整合西門子手機虧損6億歐元之后,昨天的最新數字顯示這一虧損已經達到了8.4億歐元,這意味著明基給予西門子的所有資金注入全部血本無歸。明基公司財務部負責人表示,這部分虧損中還包括合并當初西門子給予明基移動的3億歐元資產。
事情的變化實在太快,今年9月25日,明基公司宣布將在歐洲及中國臺灣的生產基地進行裁員;但在三天之后,公司就直接對外宣布不再對總部位于慕尼黑的明基移動提供資金,并向當地法院申請無力清償保護。
分析師認為,很顯然這是明基在裁員遭拒后對歐洲生產基地采取的“決絕手段”——由于此前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后有著“不裁員”的承諾,而又實在無法忍受高額成本的壓力,因此,采用法律手段自我保護,成為明基兩害相權衡后的選擇。
品牌短期受挫
“明基乃至歐美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是目前發展的主流趨勢。因此,關閉德國生產基地也是明基早晚要做的事。”林娟表示,即便明基移動繼續投資運營德國公司,也會想辦法把德國生產基地這個沉重的包袱“抖掉”。
這一方面因為德國公司的員工成本的確很高,而成本遲遲無法壓縮,導致虧損持續增加正是明基最大難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明基生產基地向中國大陸的轉移已經十分明顯,既然中國市場才是發展重點,關閉德國工廠甚至撤回與西門子的合作,也就不難理解。
“明基并不需要像西門子一樣承擔裁員或者破產后的社會壓力。”林娟認為,從短期看,明基的品牌將在歐洲市場受到信譽挫折——“明基是個依靠代工養活品牌的企業,它在歐洲也為不少運營商和手機廠商服務,此次明基移動德國公司的清償,必然影響其品牌形象。”
影響尚難預料
有一點分析師的共同判斷是,正因為明基移動更關注內地市場,因此中國公司反而不會受到此次風波的影響。但是,其他地區的公司將會怎樣則需要進一步觀望。
昨天,明基移動荷蘭控股公司傳出消息稱,正面臨債務危機并且已無清償能力。此外,由于明基更關注中國市場,因此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生產基地面臨裁員乃至破產狀況也在意料當中。目前,明基在德國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已有四家:明基移動公司(BenQ MobileGmbH &Co.OHG)、明基移動經營公司(BenQ MobileManagementGmbH)、明基無線公司(BenQ WirelessGmbH)和InservioGmbH。
明基移動昨天并未接受記者的采訪,明基蘇州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曾文琪總經理正在開會,不便接受采訪,而公司的新聞發言人也聯系不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