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共模反饋環路穩定性分析及電路設計

        共模反饋環路穩定性分析及電路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2-12 來源:網絡 收藏

        0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6930.htm

          全差分運放(fully differential operation)相對于單端輸出電路來說,不僅輸出擺幅更大、共模噪聲抑制更好,還能消除高階諧波失真。然而,在高增益運放中,輸出共模電平對器件的特性和失配相當敏感,而且不能通過差模反饋來達到穩定。因此,必須額外引入負反饋機制,即(CMFB)來穩定運放的共模輸出電平。的基本原理是先通過檢測網絡得到輸出共模電平Vo_cn,然后將Vo_cn和一個參考電壓Vcn(一般為電源電壓的一半)相比較,再用得出的誤差信號來調節運放的偏置電流,從而達到使輸出共模信號穩定的目的。這種方式的設計要點如下:

          (1)共模信號檢測應具有線性特性;

          (2)環路的增益必須盡可能的高;

          (3)反饋環路的帶寬不能小于差模通路(在許多實際應用中,這兩個帶寬必須一致);

          (4)確保共模環路穩定;

          (5)應引入保護機制,以避免“鎖死狀態”的出現(輸出保持在電源電壓的情況)。

          目前已經有了大量關于差模反饋的理論研究,而對于共模反饋環路的研究卻很少。現有的共模反饋電路的設計更多的是通過實際經驗、反復調試來得到穩定環路。筆者通過對最常用的、采用一級共模反饋的兩級運放的環路進行穩定性,明確得出了其穩定條件,從而理論化了共模反饋電路的設計。然后基于這個條件,并采用Bi-CMOS工藝設計了一種低成本、高穩定、匹配好的共模反饋電路。整個運放可應用于一款高性能音頻CLASS-D芯片。

          1共模反饋環路及穩定條件

          圖1所示是全差分運放的一種典型應用電路。該電路*有三個環路:差模環路、共模反饋外環(結構相同,由R1、R2及運放本身構成);以及共模反饋內環(運放內部自帶)。只有在三個環路均穩定的條件下,該運放才能正常工作。須特別注意的是:對于兩級運放,共模反饋外環是一個正反饋。因為信號經過運放內部的兩次反相后。共模信號從Vo反饋到Vi,是同相的,但對差模信號則是反相的。實際應用中,運放的輸入端可能出現非常大的共模電平(使它是瞬時的),這將導致輸入對管關斷,輸出電平接近電源電壓。由于此時差模回路中斷,整個外環呈現共模正反饋。這就會使運放呈現“鎖死狀態”。由于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在電路的啟動過程。因此,對于共模環路的穩定性研究很有必要。

          圖2所示是采用一級共模反饋的兩級運放的典型拓撲結構。其中Vi_cm、Vo_cm一分別為運放的輸入、輸出共模信號。A1、A2為運放的第一、二級。一般對兩級運放多采用密勒補償,使A點為主極點,B點為次主極點。AFB處設定比較電平Vcm(以下稱之為共模反饋運放);Ab為共模內環與差模第一級的相交部分。各子運放均為單級運放,并假定它們內部的零、極點均遠遠大于帶寬。共模反饋信號通過調節運放第一級的偏置電流,可以達到穩定第一、二級輸出共模電平的目的。這個拓撲結構將三個環路緊密聯系起來,其共模環路完整包括了運放的第二級和運放差模通路的主、次極點,而忽略了帶寬外零極點。逐一三個環路,即可得出其共模環路的穩定條件。

          首先分析運放本身。其共模反饋內環傳輸函數ACMFB(s)為:

          即可保證在差模開環穩定時,其共模內環也穩定。

          繼續分析由運放構成的環路。系數為β(一般地,β≤1),那么,輸函數Adm_loop(s)為:其共模內環也設運放的反饋其差模環路傳輸函數Adm_loop(s)為: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敖汉旗| 遂川县| 德庆县| 呼伦贝尔市| 吴江市| 贺州市| 安化县| 泸州市| 四川省| 清新县| 广汉市| 唐河县| 海南省| 红原县| 丹巴县| 新建县| 怀来县| 裕民县| 柞水县| 吴旗县| 封开县| 阳曲县| 旺苍县| 邳州市| 台江县| 如东县| 华坪县| 吉木乃县| 南木林县| 辽源市| 信宜市| 楚雄市| 凤山市| 齐齐哈尔市| 龙陵县| 巴楚县| 新竹县| 玉龙| 孟村|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