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如何保持職業競爭力
——
有人也許會問:大學畢業都工作了這么多年,難道真的還要重新充電,才能跟上知識技術的快速發展嗎?現在的知識技能,還不足以保證今后工作生活一帆風順嗎?答案也許出乎意料之外,身處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只有不斷學習知識新技能,才能適應這種發展變化,不被競爭所淘汰。
舉例來說,有這樣一位大學畢業生,其經歷在IT界應該說非常典型。憑著手中的程序員中級證書和會C/C++,Java,VB,HTML等技能,畢業后他很容易進了一家網絡公司,從事Web網頁編輯和Java應用程序開發工作。生活一直很穩定,他也很滿足現狀。可是從去年年底,公司就不象以前那樣,每年都加薪了;到了今年初,為了緊縮成本開支,開始降薪裁員。幾個月后,他也失去了工作。能夠繼續留在公司的,只是維持公司基本運轉所須的少數人才。不用說,如果當初他能多掌握幾門技術和編程語言,或著多會幾種技能,也許就能夠成為少數人留下來;或者另外再找工作,不說比現在的更好,起碼也應該差不多。沒想到由于前幾年的不思進取,造成了現在的這種被動局面。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時時保持危機感,經常問問自己,怎樣才能不斷保持自己對公司的價值?其中的奧秘在于,要努力成為公司的一項“優良資產”,能為公司所不斷利用,說白了就是要你本身對公司具有利用價值,例如掌握最新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但是,要掌握新知識或新技能,不是嘴上說說那么容易,需要一個過程。從周圍的環境你可以知道現在是否該重新學習了。一般情況下,周圍環境總會對你有所暗示,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你現在工作中都在做些什么,再看看: 1)公司里有沒有其他人能夠代替你所做的工作;2)你能否為公司做一些別人無法做的事情。如果有人能夠輕易地取代你的位置,表明現在你需要掌握新技能了。如果你自信沒人能夠干得了你現在手里的活兒,那么可以不用著急。但要記住,事情總是不斷變化的。應該時時保持警覺,睜大眼睛,仔細留意所有的危險信號,經常重新估量一下自己在公司的處境。一般來說,如果情況不是太好,自己做出決定現在主動離開,總比將來被迫離職要好。
一旦確定現在有必要學新東西,該如何著手呢?首先一點是,不要只是死抱著一、兩種技術或平臺,不能滿足于只會 Windows,Linux,或只掌握Java語言。盡可能地都加以掌握,并達到熟練運用程度!如果你只會某一種語言和平臺環境,比方說 Java (兩年前還是很熱門的一種語言),就要趕快學其它有關技術,即使不在你的工作范圍內。如果你工作中用的是服務器端 Java,那么可以了解一下其它平臺服務器端技術,包括 ASP,PHP;還可以掌握其它技術,如用VB,C/C++編寫應用程序或進行系統編程等。同樣,通過為一些中小項目義務勞動、參加技術討論、提供技術支持、或者公開發布源代碼等方式,都可以在新領域中獲得寶貴的工作經驗。當然,最好不要讓公司了解到這些情況。一般說來,公司不會放走那些多技能復合型的人,特別是對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更是如此。這樣,如果公司出現經營不善,你就有更多的機會離開。
前面提到的那位大學生,現在又在緊張地備考,準備通過高級程序員資格水平考試,以便在職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很多人也同樣在重新學習,并且深感其中的不易,但要不被激烈競爭淘汰,必須熟練掌握多種技術。工作中大多數知識都是從類似經驗中獲得或通過自學而來的,因此要給自己設定目標,如每個星期至少學兩種技術;不必非常深入地了解,但至少要知道出了問題該找誰,采用哪種技術來解決,并能夠給公司客戶提供具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編程雖然很難,但也有訣竅,開始時比較艱難,但只要克服最初的困難,掌握了一兩種語言,以后學起新的語言就不是太困難,因為已經習慣于進行邏輯思維。不同的語言只是語法上有區別,邏輯結構大部分都相似。其它技能也一樣,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不過在采取具體行動之前,必須先做一個關鍵性決定,即是否有必要學新東西,以及怎樣去學。一旦作出決定后,還要有足夠思想準備,因為學習過程是艱辛的,工作之余,要放棄休息和娛樂,自覺地加班加點,克服很多意料不到的困難。當然,不同的人對此看法也不盡相同,樂觀的人覺得這個過程充滿樂趣,富有挑戰;悲觀的人則可能會覺得太艱苦,無法堅持下去。愿我們大家都更多地成為前一種類型,自信而樂觀地去面對未來工作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