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電信商全力布建 中國光通訊產業抬頭
中國大陸光通訊產業競爭力日益增強。在「十二五計劃」及「寬頻中國」戰略方案雙重推助下,中國大陸三大電信業者正如火如荼擴大光纖網路(FTTx)建設,讓大陸本地的光通訊設備及零組件業者乘勢崛起,并開始藉由策略合作或并購方式,搶進國際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5335.htm在「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于2013年8月1日正式公布之前,中國三大電信業者都已陸續展開或完成新一階段的被動式光纖網路(PON)設備采購標案。從整體采購需求可知,三家業者盡管對光纖網路(FTTx)的布建策略有所不同,但相較過去幾年的采購規模仍維持一定水準,并導入新的設備與技術規格,全力配合國家政策執行并滿足各自光纖服務推動計劃。
受龐大內需市場支撐,中國系統廠商與上游光通訊零組件業者規模與數量持續擴展,創造完整的產業鏈;而在數個重要的并購事件或成立子公司的策略性布局后,中國光通訊業者不但具備端對端(End-to-End)的產品供應能力,且已朝向國際市場發展。
GPON出貨成主流
2013年下半年起,中國三大電信業者陸續進行PON年度采購案,若觀察已經公布的數量,中國電信仍十分積極擴建在各服務省分的FTTH光纖網路,采購規模包括乙太被動光纖網路(EPON)與超高速被動光纖網路(GPON)局端與用戶端設備,共達到兩千萬線;中國聯通則以G/EPON的光網路單元(ONU)設備為主,搭配必要的光線路終端(OLT)與多住戶單元(MDU)裝置,總采購量預計低于前幾次水準,但預計也將有數百萬線的規模;中國移動采購總量則明顯少于前兩大中國固網電信商,采購數量總和不到七十萬線。
從三大電信商對PON的采購意向可知,GPON已成為現在與未來業者主要采購與擴充的標準,中國移動更僅開出GPON的標案,與歐美市場發展趨于一致,主要著眼于全服務接入網路(FSAN)聯盟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所主導的GPON,以及分時與分波多工被動光纖網路(TWDM-PON)規格將持續引領全球光纖接取最后一哩網路的發展,并持續提升光纖傳輸的距離、速度、品質、相容性與應用支援等能力。
新技術與新形態產品出貨獲矚目
在本次三家業者采購規格中,包括MDU、FibertotheOffice(FTTO)、10GEPON三種已談論數年的技術或架構,已獲得在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實質出貨機會,彼此間在布建上其實相輔相成。MDU適用于既有大樓與集合住宅,過去在1.25/2.5G的技術下,要支援各獨立用戶導入100Mbit/s上網有其困難度,電信商導入意愿有限,然在中國各家電信商逐步導入10GPON的產品后,既有與新的MDU設備將能發揮更好的功效,協助電信業者拓展新的業務。
另外在FTTO上,相較于過去企業或政府機構多采用P2P或FTTB的產品,電信商則導入更適合企業大樓使用的PON設備,在成本面上,可減少大樓的主動光纖裝置并共用光主干網路,節省零組件與建設光纜及銅線成本,并利用GPON高分歧數優勢,充分支援如網際網路監視器(IPCamera)或數位看板的部署。在服務面上可針對各家客戶需求,彈性提供適當的接取設備與服務、有效配置頻寬并加強資料傳輸安全性。
三大電信商光纖網路布局
中國三大電信商積極擴建FTTH網路(圖1),動能之一仍來自中國政府國家寬頻計劃「寬頻中國」的推動,而在2011~2015的十二五計劃中,中國政府目標將期待達到全國寬頻網路的普及,城市地區并要光纖入戶或進大樓。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圖1中國三大電信業者FTTH布局規畫圖
現階段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嘗試透過各種法令或規范的推出,例如四川省在6月公布的《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設施管理辦法》,一方面提出新建住宅建筑全面導入FTTH設施,另一方面指出2007年1月15日起開始建設的住宅建筑通訊設施歸屬于住宅建筑全體業主所有,以強化各社區與大樓選擇網路服務供應商(ISP)的權利,讓FTTH/FTTB變得更可行。2013年在工信部規畫下,將新增三千五百萬戶的FTTH覆蓋數,這項任務也將依照三大電信商服務范圍與用戶數的比例,給予各業者期待達成的目標。
通信相關文章:通信原理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