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重拾全球第五大手機供應商的目標
在2005年底時還報虧16億港元的TCL通訊,在中報時已經將虧損收窄至7000多萬港元。手機業務,幾乎成為TCL集團擺脫困境的精神寄托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說,即便是在TCL通訊最艱難的時候,也堅持認為重組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是正確的選擇。在他看來,如果沒有重組阿爾卡特之舉,現在也許連TCL的手機業務都不存在了。
好消息來自不久前TCL通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披露的中期業績報告,在今年第二季度,手機業務實現了自重組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以來的首次季度贏利。
在TCL看來,最慘烈的時刻已經過去。其首席運營官于恩軍甚至表示,TCL通訊將在短時間內將手機業務做到全球第五位。
早在2004年TCL集團合并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時,摩根士丹利做出的一份研究報告曾指出,合并后的新公司將成為全球第七大手機供應商。而今,排在TCL通訊前面的還有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和LG.LG正是TCL通訊新的假想敵。
排名升位的目標在過去的一年險被淡忘,TCL通訊以及其母公司TCL集團,都沉浸在國際并購帶來的巨虧陣痛中。
微少的贏利還不足以填補過往虧出的巨大窟窿,公司中報凈利潤仍然為負。但這畢竟為深陷虧損泥潭的TCL國際化戰略,帶來一些堅持下去的信心。
TCL集團內部這樣總結:“TCT(TCL集團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重組后組建的通信公司)的絕境重生,讓我們看到了TCL國際化的燦爛前景。”
虧損收窄
9月28日是TCL集團25周年慶典。TCL通訊一份還不錯的財務報告,成為送給集團生日的最好禮物。由于兩項國際化并購同時處于整合期,這間國內最為著名的家電制造商,十分艱難地走過了第25年。
幾天前,TCL集團發布了2006年8月主要產品的銷售數據。其中,移動電話銷量為8.74萬部,彩電銷量173.17萬臺,個人電腦銷量6.27萬臺。與7月相比,手機銷量增幅達到20%以上,彩電和電腦業務則分別小幅升降,變化不大。
目前,承載TCL集團彩電業務的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贏利仍然十分遙遠。受其拖累,TCL集團中報業績狼狽,其7.38億元人民幣的虧損中,有6.18億元來自TCL多媒體。
手機業務,幾乎成為TCL集團擺脫困境的精神寄托。
在2005年底時還報虧16億港元的TCL通訊,在中報時已經將虧損收窄至7000多萬港元。
數據顯示,業績走高主要得益于海外業務的大幅攀升。今年上半年,TCL通訊在海外售出484萬部手機,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半,海外市場銷售量占公司總銷量89%,銷售額貢獻也達到82%,成為TCL通訊的主要收入來源。
TCL通訊如今采用雙品牌策略,在海外市場銷售阿爾卡特手機,在國內則以TCL品牌為主。但從2005年開始,TCL手機在國內的銷售受到外資品牌和水貨沖擊,銷量銳減。今年上半年更是僅售出60萬部。
《財經(相關:理財 證券)時報》根據公開數字粗略計算,今年TCL手機在國內的平均售價為每部750港元,去年同期為718港元。而海外市場的阿爾卡特手機,今年平均售價為每部420港元,去年同期則為560港元。
也就是說,TCL通訊在海外市場的成功拓展,部分是建立在價格因素上。
所幸的是,今年以來TCL通訊各項費用明顯降低。比如銷售和分銷支出減少66%,僅有1.77億港元,行政支出也減少69%達到1.5億港元。這使得當期毛利率達到11.5%的較高水平,而去年同期的毛利率僅有2.1%。
今年2月,TCL通訊配股融資近6億港元,其中兩億用來作為3G手機的研發資金。這筆資金及時為TCL通訊進行了輸血,據TCL通訊首席執行官劉飛透露,去年末時,整個公司的流動資金還不到4000萬元。
“TCL通訊下半年計劃銷售800萬~900萬部手機,全年完成1300萬部非常有把握。”對于在自己率領下走出低谷的TCL通訊,40出頭的少帥劉飛充滿信心。
綁定運營商
這兩天,有消息稱TCL通訊正在競標印度最大電信運營商BSNL的貼牌采購,相關人士接受采訪時對此未置可否。消息表明,BNSL有意在當地推出20美元的超低價入門級手機,而手機提供商可能有12%至14%的利潤空間。
據稱,BNSL預計當地市場每年可有2000萬部手機的增量,而TCL是其已經合作過的少數供應商之一。
另一方面,向運營商供應入門級手機,是TCL通訊的長項。貼身運營商的策略,已經讓TCL通訊的海外經營嘗到甜頭。與國內銷售模式不同,海外手機零售市場,多為移動通訊網絡運營商把持。
目前,TCL通訊海外銷售的手機中,82%是向網絡運營商銷售的,其中大部分為應運營商需求制造的入門級手機。
按照公司自己的表述,TCL通訊已經“由原來中國手機分銷商為主要客戶的業務模式,成功過渡為一家面向國外網絡運營商為主要客戶的手機商”。
這還得益于阿爾卡特此前與全球各運營商保持的合作關系,由于獲得了阿爾卡特的客戶資源,TCL通訊如今已經在歐洲和拉丁美洲與Orange、Telefonica、Vodafone等30多家主流運營商建立了比較牢固的合作關系。
而在國內方面,綁定運營商亦是避開零售終端殘酷和無序競爭的捷徑。
因此,TCL手機也在不斷尋找運營商支持。2005年年中,廣東移動向3000萬預付費品牌用戶啟動的大規模手機回饋活動中,TCLQ515手機作為國產手機的唯一代表,成為首批入選的五款機型之一。
一直以來,洋品牌壟斷中國移動定制機型已成為定律,能夠進入運營商的定制產品庫,無疑是包括TCL手機在內的所有手機廠家的一個夢想。
業務重整進行時
讓劉飛高興的是,TCL通訊在海外業務扭虧的同時,國內業務也“踏上復興之路”。
2005年以來,TCL手機的市場占有率跌出前三名,而今年開始,由于海外業務好轉,可以緩上一口氣,國內的重振計劃也開始實施。
據悉,過往在國內市場阿爾卡特和TCL兩個品牌同時推的狀況將不復存在,國內的銷售政策將向TCL品牌傾斜。有數據顯示,2005年雙品牌手機的營銷費用為每月約3000萬元人民幣,而2006年實現新品牌策略后,TCL每月的營銷費用已降至1000萬元人民幣。
TCL手機的新品面世也將提速。近日,TCL手機營銷部門發布消息稱,將在“十一”黃金周期間上市6款新品手機,售價均基于1500元~2000元區間,比洋品牌同類機型低500元以上。
今年2月開始運營的捷開通訊,是整合原TCL和阿爾卡特在華的手機研發人員的手機研發公司。
劉飛亦透露,今年6月初,捷開通訊已經向第三方成功融得3億多港元資金用于充實研發實力。
李東生曾明確表示,TCL通訊業務幫助整個集團度過了國際化最艱難的時刻。現在,TCL通訊已經有了一些“利潤奶牛”的模樣,而且樹立起更進一步的信心。
如今,這間一年前還深處困境的公司,已經重拾成為全球第五大手機供應商的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