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高頻交流環節AC/AC變頻變換系統基準正弦電路研究

        高頻交流環節AC/AC變頻變換系統基準正弦電路研究

        作者: 時間:2006-06-27 來源:網絡 收藏
        0 引言
        傳統的逆變技術雖然成熟可靠、應用廣泛,但存在體積大且笨重、音頻噪音大、動態特性差等缺點。用變壓器替代傳統逆變器中的工頻變壓器,克服了傳統逆變器的缺點,顯著提高了逆變器的特性。脈沖逆變器具有雙向功率流、兩級功率(DC/HFAC/LFAC)、效率和可靠性高等特點,成為近幾年電源界的熱點。


        1 新穎的
        新穎的AC/AC變換,如圖1所示。該由輸入周波變換器、高頻變壓器或高頻儲能式變壓器、輸出周波變換器構成,能夠將一種頻率的電變換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具有兩級功率變換(LFAC/HFAC/LFAC)、變換效率高、雙向功率流、高頻電氣隔離、無音頻噪音等優點,是實現新型電源的關鍵技術基礎。

        圖1所示變換系統中,輸出電壓。u0總是跟蹤正弦電壓ur山的。如果正弦電壓ur與輸入電網電壓ui的n倍頻或n分頻信號不同步,當輸入電網電壓ui很小(如過零點)、且要得到較大的輸出電壓u0時,則要求PWM信號占空比很大,從而使PI調節器輸出飽和,那么輸出電壓u0就無法跟蹤正弦電壓ur,輸出電壓u0波形就產生了畸變,仿真波形如圖2(a)所示;如果基準正弦電壓ur與輸入電網電壓ui的n倍頻或n分頻信號同步,即基準正弦電壓ur與輸入電網電壓ui的過零點重合,則不會產生上述PI調節器輸出飽和現象,輸出電壓u0能很好地跟蹤基準正弦電壓ur,仿真波形如圖2(b)所示。圖2中,ui為輸入電網電壓,u0為輸出電壓,ue為Pl調節器輸出電壓。


        因此,基準正弦電壓ur與輸入電網電壓ui的n倍頻或n分頻信號必須同步。本文提出并深入了一類全數字化技術、與電網電壓n倍頻或n分頻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并給出了關鍵參數設計準則和試驗結果。


        2 與電網電壓n倍頻或n分頻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電路構成與原理
        2.1 基準正弦電路構成

        與電網電壓n倍頻或n分頻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電路,由電網電壓取樣和正弦波/方波轉換電路、倍頻電路或分頻電路、時鐘信號形成電路(包括鎖相環和分頻電路)、相位同步電路(即地址發生器清零信號形成電路)、正弦波幅值和極性控制電路、正弦波產生電路(包括EPROM、D/A轉換電路和運放)等6個部分組成,如圖3所示。

        其基本思想是先將電網電壓ui變換成一個與其同步的電壓方波信號,將電壓方波信號n倍頻后(如n=8)得到基準電壓方波信號,輸入到鎖相環,鎖相環輸出信號經爪分頻電路(如m=450)后再送回鎖相環,作為基準電壓方波信號的比較信號。當鎖相環處于鎖定狀態時,鎖相環輸出頻率為基準電壓方波信號m倍的時鐘信號。該時鐘信號送入地址發生器,然后依次讀取出事先固化在EPROM中的數字化的標準正弦信號,再經過D/A轉換和運放,變換成與基準電壓方波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電壓。
        2.2 基準正弦電路原理
        與電網電壓8倍頻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電路的各電路,如圖4所示。

        電網電壓取樣與正弦波/方波轉換電路由變壓器取樣、過零比較器組成,其輸出的電壓方波信號與電網電壓同步。
        倍頻電路,如圖4(a)所示。電路中,R1和C1組成微分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前沿經R1和C1,并通過與非門產生輸出方波。與此同時,輸入方波信號后沿通過反相器和R2和C2微分電路,再經與非門也產生輸出方波,于是在與非門輸出端得到的是倍頻方波信號。上述一級電路得到倍頻,3級電路串聯得到8倍頻方波信號即基準電壓方波信號。
        時鐘信號形成電路,如圖4(b)所示。將基準電壓方波信號輸入鎖相環,由鎖相環輸出電路所需的時鐘信號。在鎖相環的鎖定狀態下,該時鐘信號頻率為基準電壓方波信號頻率的450倍。該時鐘信號經分頻器4520和40175實現450分頻,所得信號作為鎖相環的比較信號。將此時鐘信號送入地址發生器4040。
        相位同步電路即4040清零信號的形成電路,如圖4(c)所示。將基準方波電壓信號及其經過與非門4011后的反相信號一起送人單穩態觸發器4528,經或門407l后得到4040的清零信號,以實現4040的225分頻計數,從而保證對EPROM中數據的正確讀取,以及數據經D/A轉換后與正弦波正負半周極性控制信號嚴格對應。
        正弦波幅值和極性控制電路由運放LF353與模擬開關4066及外圍電阻R6、R7、R8組成,如圖4(d)所示。取R6=R7=R8,則該電路實質是一個單位增益放大器。由于4066控制信號為基準電壓方波信號,則LF353輸出雙極性方波信號。該雙極性方波信號作為模數轉換器DAC0832的參考電壓信號,且與所需要產生的基準正弦電壓同相。通過調節電位器,可以調節基準正弦電壓的幅值。
        正弦波產生電路由地址發生器4040、EPROM27C64、DAC0832和LF353組成,如圖4(c)所示。其核心是EPROM27C64和DAC0832。考慮到DAC0832的極性控制功能,可事先將半周期正弦波進行225分頻離線采樣,算好其幅值后按序排成數據表存入EPROM中。EPROM中存入的數據表的計算式為


        式中:i=0,1,2,3,4……224;225為FFH對應的十進制數。
        鎖相環輸出的時鐘信號輸入到地址發生器4040,4040順序掃描存入EPROM中的數據表,則代表正弦波幅值的8位二進制數被送到DAC0832,將數字量轉換成模擬量輸出。周而復始,產生一串階梯正弦波形。由于DAC0832為電流型器件,因此,必須與運算放大器連接,構成D/A轉換器。


        3 關鍵電路參數設計
        鎖相環CD4046B是整個電路關鍵器件之一,其鎖定范圍和外圍電阻R4、R5和電容C4有很大關系。R3和C3構成了鎖相環CD4046B的外接低通濾波器。
        3.1 CD4046B的外接電阻R4、R5和外接電容C4的設計
        當無須R5的補償,即R5為無窮大時,鎖相環的輸出頻率范圍從零到最高輸出頻率fomax,且

        此時fomin=0。在特定的使用狀態下,若要限制鎖相環的輸出頻率范圍,可通過R5的補償作用來實現。鎖相環輸出頻率fo的估算式為

        式中: V1為鎖相環壓控振蕩器的輸入信號(即CD4046腳9的電平),其幅值正比于基準電壓方波信號和鎖相環比較信號之間的相位差;VGS和VTP分別為鎖相環內部MOS管的柵一源極壓降和柵極的開啟閾值電平;VD為鎖相環工作電壓。
        因為本電路要求鎖相環的輸出頻率經過450分頻后為400Hz,即鎖相環必須鎖定在180000Hz附近,故可取R4=10kΩ,R5=∞,C4=1000pF。
        3.2 CD4046B低通濾波器R3、C3的設計
        適當選擇R3和C3,對改善環路捕捉性能及工作穩定性很有作用。若取較大的時間常數R3C3,則會使環路跟蹤較快變化的輸入頻率時引起過度的延遲;若取較小的時間常數R3C3,則會使環路跟蹤快速變化的輸入信號時,引起鎖相環輸出頻率的反常變化。綜合考慮,選擇R3=100kΩ,C3=2μF。


        4 基準正弦電路設計實例與試驗
        與電網電壓8倍頻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電路設計實例:輸入電壓=220(110%)V 50Hz,基準輸出電壓=0~15V(峰值)400Hz,鎖相環芯片CD4046B,地址發生器4040,EPROM27C64,數模轉換芯片DAC0832,分頻器4520及40175,單穩態觸發器4528,C1=C2=100nF,C3=2μF,c3=1000nF。R1及R2用電位器504,R3=100kΩ,R4=10kΩ。R5=∞,R6=R7=R8=150kΩ。
        設計并研制成功的與電網電壓8倍頻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電路試驗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見,該基準正弦電路具有輸出電壓與電網電壓8倍頻信號同步、THD小、幅值可調但不受電網電壓波動的影響等優點。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一致。


        5 結語
        1)高頻交流環節AC/AC變頻變換系統基準正弦電壓必須與電網電壓的n倍頻或n分頻信號同步。
        2)與電網電壓n倍頻或n分頻信號同步的基準正弦電路,由電網電壓取樣和正弦波/方波轉換電路、倍頻或分頻電路、時鐘信號產生電路、相位同步電路、正弦波幅值和極性控制電路、正弦波產生電路等6個部分構成。
        3)該基準正弦電路具有與電網電壓n倍頻或n分頻同步、THD小、幅值可調但不受電網電壓波動的影響、簡單實用、價格低廉等優點。
        4)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一致。

        DIY機械鍵盤相關社區:機械鍵盤DIY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兴和县| 大庆市| 依兰县| 新野县| 图们市| 安西县| 南康市| 阜康市| 长岭县| 绥芬河市| 云南省| 越西县| 高清| 鄂托克旗| 青冈县| 宜都市| 长垣县| 尤溪县| 苏州市| 兴安盟| 九龙坡区| 永新县| 友谊县| 武山县| 吉水县| 司法| 竹溪县| 台南县| 临沭县| 日土县| 东兴市| 哈巴河县| 长岛县| 吴川市| 博湖县| 时尚| 普洱| 霍林郭勒市| 彭州市|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