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電源設計小貼士 26:高頻導體的電流分布

        電源設計小貼士 26:高頻導體的電流分布

        作者: 時間:2011-01-10 來源:網絡 收藏
        本《小貼士》中,我們將研究自由空間及纏繞結構中的有效電阻。 1 顯示了第一個例子。其為自由空間中單條導線的橫截面,其攜帶的是。如果為 直流,則顯示為不同顏色的密度全部相同。但是,隨著頻率的增加,電流朝外部移動,如紅色和橙色所示。這種擁擠情況被稱為趨膚效應。透入深度被定義為外表面到電流密度降至外表面電流密度 1/e 的那個點的距離。就銅而言,深度為:

        未標題-1.jpg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9987.htm
        其中 f 單位為兆赫,而深度單位為 cm。

        未標題-1.jpg

        1 下電流向外表面聚集
        2 顯示了自由空間中扁平的電流。它趨向在窄邊中流動,而非導體表面都相等。但是,它仍然具有相同的滲透深度。這大大地增加了電阻,因為導體的大部分都具有非常低的電流密度。
        未標題-1.jpg
        2 電流集中于滲透深度導體端附近
        為了繞過扁平導體的電流問題,通常將其直接放置在第二導體或接地層上面,它們的電流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3 顯示了一個示例,例子中反向電流相互吸拉至兩個導體的鄰近表面。滲透深度保持相同。電流主要都包含在一個以滲透深度和導體寬度(而非圖 2 所示的滲透深度和導體厚度)為邊界的區域中。因此,這些導體的 交流電阻遠低于自由空間的情況。
        未標題-1.jpg
        3 反向電流拉至鄰近表面
        4 顯示了一個層纏繞結構的橫截面。其中,最上面兩個導體(3 和 4)攜帶相同方向的相同電流,而最下面兩個(1和2)攜帶與上面各層方向相反的相等電流。這可以代表 2-2 匝數比變壓器的層。如前面例子所述,繞組的電流被吸取至相對面。然而,出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在繞組 1 和 4 中,電流被吸取至內表面,它在方向相反的繞組 2 和 3 上引起電流。繞組 2 和 3 的總電流正以反向流動,因此內表面上的電流密度更大。這種現象被稱為鄰近效應,其會使工作的層結構出現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重新安排導體疊放,對繞組交錯以讓電流在兩端以正確方向流動,而非使用具有同向電流的兩個鄰近層繞組。
        未標題-1.jpg
        4 鄰近繞組的反向電流極大地增加了損耗
        Dowell1 建立了一種分析模型,用于計算不同厚度和層結構導體的交流電阻增加情況(請參見參考文獻 1)。 5 顯示了其結果。曲線圖的 X 軸將層厚度標準化為滲透深度,而 Y 軸表明標準化為直流電阻的交流電阻。根據繞組中層的數目,繪制出這些曲線。一旦導體厚度接近趨膚深度,合理 AC/DC 比的層數便變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2 層的低曲線。在這種情況下,繞組被交錯,并且電阻增加遠遠小于單層情況。
        未標題-1.jpg
        5 Dowell 說明了高損耗層纏繞結構的情況
        總之,隨著頻率增加,導體的電流會急劇變化。在自由空間中,相比扁平導體, 圓形導體在高頻下電阻更低。但是,同接地層一起使用時,或者其位于攜帶返回電流的導體附近時,扁平導體則更佳。下次,我們將討論如何使用下垂法并聯,敬請期待。

        基爾霍夫電流相關文章: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虎林市| 内乡县| 陇南市| 黄大仙区| 文水县| 洪江市| 洪洞县| 淮安市| 武宣县| 望谟县| 白朗县| 永仁县| 斗六市| 昆明市| 巧家县| 泸溪县| 华容县| 缙云县| 虹口区| 凉城县| 临潭县| 万安县| 林甸县| 曲麻莱县| 云安县| 滨海县| 曲松县| 扬中市| 武胜县| 望奎县| 从化市| 岳普湖县| 金溪县| 武宣县| 宜宾县| 堆龙德庆县| 新兴县| 双柏县| 旺苍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