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轉換PWMDC/DC變換器的拓撲綜述
2.3 改進拓撲之二
圖4所示為文獻[6]中提出的另一種新穎的ZVT-PWM變換器拓撲。與圖1的普通ZVT-PWM變換器相比,該改進的拓撲只是在輔助諧振網絡增加了一個電容,少了一個二極管。以下對其工作過程進行分析。
圖4 改 進 的ZVT- PWM變 換 器 拓 撲 之 二
在分析中的假定與2.2基本相同,并設初始狀態為:uCf=uCr=Vo,iCr=0,iD1=Ii,則電路在穩態時,每個開關周期可劃分為7個模態,相應的主要波形如圖5所示。
圖5 工 作 過 程 波 形
模態1(t1-t2) 在t1時刻,S2開通,Lr,Cr開始諧振,iLr諧振上升,直到iLr=Ii,該模態結束;
模態2(t2-t3) 在t2時刻,D1自然關斷,Cf,Cr,Lr與輸出負載RL構成諧振回路,直到Cf放電到0,轉到模態3;
模態3(t3-t4) 在t3時刻,Cr,Lr通過Ds1,S2和RL構成諧振回路,使Lr中的電流繼續減??;
模態4(t4-t5) 在t4時刻,iLr=Ii,S1導通,Ds1關斷,此階段中,Lr,Cr通過S2,S1和RL構成諧振回路,使Lr中的電流繼續減??;
模態5(t5-t7) 在t5時刻,iLr=0,在輸出電容Co的作用下,Lr,Cr通過Ds2,S1反向諧振,Lr中的電流反向,S2自行關斷;
模態6(t7-t8) 該模態類似于普通PWM Boost變換器的開通狀態,輸入電源通過S1給Ls充電;
模態7(t8-t9) 在t8時刻,S1關斷,輸入電流Ii給電容Cf充電,該模態類似于普通PWM Boost變換器的關斷狀態,直到進入下一周期。
可見,該拓撲結構實現了S1在ZVS條件下通斷,S2在零電壓、零電流的條件下關斷與開通,兩個開關管都是軟通斷,改善了開關環境,克服了普通ZVT-PWM變換器的輔助開關管為硬開關的缺點,減小了關斷損耗。
2.4 改進拓撲之三
圖6所示為文獻[7]提出的另一種改進的ZVT-PWM變換器拓撲。與圖1的普通ZVT-PWM變換器相比,該改進的拓撲只是在輔助諧振網絡增加了一個電感、一個二極管和一個電容。其工作原理的分析與前面的基本相似,具體分析可以參考文獻[7]。從中可知,主開關管S1在零電壓下開通和關斷,輔助開關管S2在零電流下開通和關斷,從而也克服了普通的ZVT-PWM變換器輔助開關管為硬開關的缺點,減小了開關損耗,實現了兩個開關都是軟開關。
圖 6 改 進 的ZVT- PWM變 換 器 拓 撲 之 三
3 ZCT-PWM變換器
3.1 普通的ZCT-PWM變換器
ZVT-PWM變換器能實現在ZVS下開通,消除導通損耗,但卻不能有效地減小關斷損耗。而普通的ZCT-PWM變換器[8],如圖7所示,則能實現主開關在ZCS下關斷,消除關斷損耗。然而,其輔助開關仍然是硬開關,而且,其輸出整流二極管存在嚴重的反向恢復問題,導致大的導通損耗。雖然通過改變控制策略,使輔助開關導通時間更長一些,可以實現輔助開關管在ZCS下關斷,但輔助開關管的峰值電流將較大。
圖7 普 通 的ZCT- PWM變 換 器
pwm相關文章:pwm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