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組無線監控系統設計
2.2 接收端
2.2.1 接收端電路的設計實現
接收端的硬件電路由無線收發芯片nRF401、單片機AT89C51、串口芯片MAX232、主控計算機組成,電路如圖4所示。
圖4 接收端電路
ANT1和ANT2是接收時LNA的輸入,接收芯片nRF401的TXEN腳接地,工作在接收模式中。當nRF401接收到有效信號后,輸入信號被低噪聲放大器放大,經由混頻器變換,這個被變換的信號在送入解調器之前被放大和濾波,經解調器解調,解調后的數字信號在DOUT端輸出進入單片機。單片機判斷信號是否為有效數據幀,首先提取出接收到的校驗碼計算校驗和,判斷校驗和是否正確,若正確則分別提取出ID碼、電壓、電流、內阻、溫度值通過串口電路發送到終端控制計算機上,否則單片機忽略此次數據,等待下一次接收。
2.2.2 接收端軟件
按照以上硬件電路設計,對系統軟件編程的基本思路如下[3]:發射端單片機首先設定采樣芯片的工作模式:有分別對電池的電壓、電流、溫度進行采樣的三種狀態。單片機接收檢測部分傳來的狀態信息,判斷是否發送。對于確定發送的監測數據,由于該系統可以把多個監測站的數據發往同一臺主機,因此需要對各個監測對象加上ID號,另外由于可能在發送過程中會有少量的誤碼產生,故需在發送端產生校驗和,將數據按照固定幀格式組合為數據幀之后發送到發射芯片。數據幀格式為前導符+同步字符+ID碼+電壓+電流+溫度+校驗碼,由于數據包長度是固定的,可以直接采取計數的方法判斷是否發送完成。
接收端單片機收到先導字段格式的信號后,產生串行中斷,中斷程序負責接收數據幀,最后對收到的數據幀的進行CRC 校驗和計算,與收到的校驗和比較,并檢驗校驗和,若校驗和正確則將數據通過串口傳到計算機,若校驗和錯誤,則等待下一次的接收。
3.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中系統對4串額定容量為5Ah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組進無線監測。在電池組工作過程中對其電壓、內阻分別進行監測,系統前端測量值及終端監測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電池組狀態參數監測結果(電壓/內阻)
Tab.1 Monitor result of batteries state parameter (voltage and resistance)
本設計中,對鋰離子電池組工作狀態參數的監測誤差范圍為:電壓監測誤差在0.005V以內;內阻誤差在1mΩ以內。分析造成系統誤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端檢測電路帶來的誤差以及信號A/D轉換引起的誤差,而無線傳輸系統在發射距離20米內可以實現信號的穩定收發,誤碼率低于0.1%。
4.結論
本文對電池監測系統的無線傳輸進行了研究,設計了一個遠程無線數據傳輸系統,并以簡潔的硬件電路實現電池參數信號的采集與存儲,通過軟件的設計減小了系統對電能的消耗以及傳輸誤差。實驗表明,無線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多個獨立電源的在線監測,對其狀態參數信號進行穩定的收發,給監測終端提供及時有效的電池組狀態信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