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標模式在230M無線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數傳中的應用
采取了多發多收的方式后,就出現了要同步這些終端的發送時間,否則就會相互干擾。上述信標模式在非競爭訪問期內,各節點在協調器的統一安排下,根據信標幀中分配的GTS,采用時分復用的方式接入信道,這種模式完全可以借鑒應用于我們解決多發多收中的時間同步問題。我們將系統主站看作是協調器,終端設備即為網絡的各節點,由主站統一安排,通過信標幀分配同步各終端應答報文的發送。
信標幀的結構如圖4所示,信標幀的MAC層數據服務單元由三部分組成:超幀描述字段、GTS分配字段和信標幀負載數據。其中超幀描述字段規定了該超幀的持續時間,活動周期持續時間等信息;GTS分配字段將非競爭期劃分為若干個GTS,并把每個GTS具體分配給各個終端;信標幀負載數據為上層協議提供數據傳輸接口,例如在使用安全機制時,該負載域將根據系統設定的安全通信協議填入相應的信息,通常情況下,該字段可以忽略。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8854.htm
數據幀的結構如圖5所示,數據幀用來傳輸上層發到MAC子層的數據,它的負載字段包含了上層所要傳送的數據,數據負載傳送至MAC子層時,被稱為MAC服務數據單元(MSDU),它的首尾被分別附加MAC幀頭和MAC幀尾信息后,就構成了MAC層協議數據單元(MPDU)。在無線電力負荷管理系統中,MSDU的內容就是符合《OGDW 376.1—2009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通信協議》、的完整報文。
系統采用原來的如圖1所示的一發一收的方式對一臺終端召測一次需要的時間,從表1可知:19.2kbps速率時,為434.8ms/臺次:而采用了圖3所示的信標模式的多發多收傳輸方案,當速率為19.2kbps時,對7臺終端各召測一次數據所需的時間,我們可以計算得到為:100+ 150+(100+73.3)×7=1463.1ms,平均為209.0ms/臺次,僅為原方案時間的48%,即:平均每臺次的召測時間減少了一半,相應效率也就提高了一倍。
4 總結
基于信標模式的230M無線電力負荷管理系統高速數傳方案成功地將低速率無線個域網相關規范中的“信標模式”及其“超幀周期”等軟件協議技術應用于目前系統,在不改變硬件設備的前提下較好地解決了系統提速后出現的“高速未高效”情況,在19.2kbps的高速下,平均每臺召測時間縮短為原來的一半,效率提高了一倍;同時,由于本方案僅在軟件上進行了技術方案的改進,完全可以通過軟件升級,具備條件的甚至可以采用低成本的遠程升級來實現,因此在工程實施上具有較大的推廣優勢和現實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