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基于Multisim的電子線路分析與仿真

        基于Multisim的電子線路分析與仿真

        作者: 時間:2012-03-08 來源:網絡 收藏

        2.1 靜態工作點計算
        輸入信號采用有效值為10 mV,頻率為1 000 Hz的正弦信號,然后點擊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靜態工作點,得到如圖2結果。
        理論值:
        b.jpg
        由式(1)、式(2)和式(3)可得出結果與理論計算基本一致。
        2.2 輸出電壓波形
        添加oscilloscope,其中A通道觀察負載RL處的輸出信號;B通道觀察輸入信號。可以得到如圖3波形。由圖3可知,首先,當輸入電壓有一個微小變化時,通過放大電路,在輸出端可得到一個比較大的電壓變化量。可見,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能夠實現電壓放大作用。其次,當輸入一個正弦電壓時,輸出端正弦電壓信號的相位與輸入端信號的相位相反,可見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還具有倒相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7766.htm

        c.jpg


        2.3 頻率特性分析
        由于放大器件本身具有極間電容,此外放大電路中有時存在電抗性元件,所以當放大電路輸入不同頻率的正弦電壓信號時,電路的放大倍數將有所不同,而成為頻率的函數。在中頻段,各種容抗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電壓放大倍數基本上不隨頻率而變化。在低頻段,由于隔直電容的容抗增大,信號在電容上的壓降也增大,所以電壓放大倍數將降低。同時,隔直電容與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構成一個RC高通電路,因此將產生0~+90°之間的超前附加相位移。在高頻段,由于容抗減小,故隔直電容的作用可以忽略,但是,晶體管的極間電容并聯在電路中,將使電壓放大倍數降低,而且,構成一個RC低通電路,產生0~-90°之間滯后的附加相位移。為了能更直觀地分析和掌握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啟動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進行交流分析,得到如圖4所示的幅頻和相頻響應曲線:

        d.jpg


        由圖4可知,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在不同頻率范圍的放大倍數和附加相位移與理論定性分析基本一致。

        3 結語
        軟件對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輸出電壓波形和頻率特性進行了,結果顯示與理論基本相同。課堂上通過理論講授分析,可使學生對電路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初步認識。通過仿真,學生可以把抽象的認識和比較形象的仿真結果聯系起來,加深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將仿真軟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天祝| 南宫市| 射洪县| 吉首市| 兴国县| 保山市| 万安县| 昌都县| 颍上县| 嵩明县| 周至县| 民丰县| 冀州市| 修武县| 射洪县| 内黄县| 西林县| 肇庆市| 得荣县| 安溪县| 逊克县| 福清市| 武川县| 阿克苏市| 南投市| 台山市| 赤峰市| 华池县| 五常市| 山西省| 龙口市| 康平县| 盈江县| 太仆寺旗| 福清市| 义马市| 浪卡子县| 类乌齐县| 波密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