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單片機的便攜式心電圖設計
心電圖是從人體體表記錄的心臟電位變化曲線,反映了心臟興奮的產生、傳導和恢復過程中的生物電位變化。心電圖典型的波形圖如圖2所示。
圖2 心電圖典型波形
在圖2中,P波的最高幅值不超過0.25mV;Q波的幅值約0.1mV;R波的幅值在0.5-1.5mV;S波的幅值約0.2mV;T波的幅值在0.1-0.5mV。因此,運算放大器是對微弱電壓信號的放大,傳送給單片機的A/D轉換電壓是0-5V。為此,采用多級放大,使用低噪聲、低漂移、高阻抗的儀用運算放大器??紤]到心電信號的變化極性,采用雙電源雙極性運算放大器。心電圖信號處理電路框圖如圖3所示。
心電圖電極輸出的微弱的心電信號經過二級40倍運算放大器的放大,得到1.6V左右的電壓信號,再經過2-5倍的可調運算放大器的放大,獲得0-5V的心電信號,輸出給單片機的A/D轉換芯片。在對心電信號放大的同時,還要對共模信號、50Hz干擾信號等進行處理,使輸出的心電信號完整、真實。
5 心電圖的顯示
在單片機中,采樣到的心電圖信號,經過數據處理后,以時間為橫坐標,心電圖信號的電壓值為縱坐標,直接在LCD液晶顯示器上顯示心電圖的圖形。在一屏上顯示二個完整的心電圖信號,單片機的采樣頻率在15Hz。通過操作按鈕來控制心電圖圖形的放大、縮小和移動。
6 心電圖信號的判別
根據采集的心電圖數據,采用模糊理論計算出心電圖上P、Q、R、S、T、u的幅值以及各個時間間隔,來判斷心電圖波形是否超出正常范圍,并根據嚴重程度給出提示。但不對病情提供直接的認定,這是因為心電圖檢查技術可以用來診斷某些心臟疾患,但是,它并不是萬能的,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類同的心電圖異常變化,可見于幾種不同的心臟病。也就是說,在這種狀況下,心電圖只能提示心臟病變的存在,而不能鑒別屬何種性質的心臟病。
總之,心電圖檢查技術只是診斷部分心臟疾患的一種輔助手段,必須結合臨床其它資料,進行全面、綜合分析,方能發揮其正確的作用。
7 數據的遠程傳送與診斷
在心電圖數據的傳輸和處理過程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要處理:
一種是從心電圖內部將數據發送到PC機,經過簡單處理后,將正?;虍惓5某醪皆\斷結論告知病人并提供給病人一些建議。
另一種是將從心電圖獲得的經處理的數據發送到遠程醫療中心,遠程醫療中心需要對這些數據再做進一步的分析和人工判斷。將最終的結論和建議返回給病人。這一步需要通過Internet網絡來實現。整個系統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心電圖信號遠程傳送
7.1 心電圖和PC機之間的數據傳送和處理
心電圖和PC機之間的數據傳送實際上是單片機和PC機之間的數據傳送。在PC機一端。我們采用了VB6.0進行串口實時數據的采集。在VB6.0中利用MSComm通信控件,通過串口采集心電圖的實時數據。由于VB6.0比較簡單,編程中我們注意到盡可能使給出的程序代碼具有通用性,并有詳細的注釋,使程序可以直接或稍加改動后用于其他數據采集應用中。便于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推廣應用。
串口數據通信協議是:數據傳輸速率為 9600bps,1位開始位,8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無奇偶校驗位。當通信傳輸速率為9600bps,則最快速度1.04ms發送一個字節,心電圖每秒發送50個字節,平均20ms 發送一個字節,連續讀取串口數據時要在程序中添加循環等待程序。心電圖每秒發送50個數據,PC機收到一幀完整數據最多需要2s時間,為了能精確的測試,一般需要連續測試1分鐘以上,然后再進行數據處理。
7.2 心電圖與遠程醫療中心之間的數據傳送和處理
心電圖與遠程醫療中心之間系統的硬件主要由各種PC機和Internet上網寬帶組成,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病人通過心電圖與PC的接口將測試的數據通過交換機路由器實時傳送到計算機Internet網絡上,遠程醫療中心的服務器接受到數據后進行處理,以數據和圖形方式顯示在終端上供經驗豐富的醫生、專家進行診斷,然后將結果返回給病人,同時將結果保存在數據庫中,以便作為下一次診斷的參考和寶貴的醫學資料。
8 結束語
我們研制的便攜式心電圖儀能夠測量、記錄心電信號,能夠將心電的生理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并在單片機上由LCD液晶顯示器以圖形的方式顯示,圖形可以放大、縮小、移動和存儲。便攜式心電圖儀的價格比較低,容易普及,可以使患者能夠方便地進行自我測量,由于是一種便攜式心電圖儀,也為醫生臨床檢查提供一種新的診療設備。由于便攜式心電圖儀能夠現實測量信息的網絡遠程傳輸,為實現家庭醫療遠程診斷進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