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89C2051的電子琴方案設計
2.工作方式1
工作方式1是16位的定時/計數方式,將M1M0設為01即可,其它特性與工作方式0相同。
3:工作方式2
8位自動裝入時間常數方式。由TL1構成8位計數器,TH1僅用來存放時間常數。看圖5所示,每當計數溢出,就會打開T(0/1)的高、低8位之間的開關,計預置數進入低8位。這是由硬件自動完成的,不需要由人工干預。通常這種式作方式用于波特率發生器,用于這種用途時,定時器就是為了提供一個時間基準。計數溢出后不需要做事情,要做的僅僅只有一件,就是重新裝入預置數,再開始計數,而且中間不要任何延遲,可見這個任務用工作方式2來完成是最妙不過了。
4.工作方式3
2個8位的計數器,只適合于定時器0。這種式作方式之下,定時/計數器0被拆成2個獨立的定時/計數器來用。其中,TL0可以構成8位的定時器或計數器的工作方式,而THO則只能作為定時器來用。我們知道作定時、計數器來用需要控制位TR0,計滿后溢出需要有溢出標記TF0。T0被分成兩個來用,那就要兩套控制及溢出標記,TLO還是用原來的T0的標記,而TH0則借用T1的標記。如此T1就無標記、控制可用因此一般只有在T1以工作方式2運行(當波特率發生器用)時,才讓T0工作于方式3的。
(二)定時器/計數器的定時/計數范圍
工作方式O:13位定時/計數方式,因此,最多可以計到2^13,也就是8192次。對于12MHz的晶振,單片機的機器周期是1us。則工作方式0最大定時時間是8.192us。
工作方式1:16位定時/計數方式,因此,最多可以計到2^16,也就是65536次。對于12MHz晶振,工作方式1最大定時時間是65536 μ s。
工作方式2和工作方式3,都是8位的定時/計數方式,因此,最多可以計到2^8,也說是256次。對于12MHz晶振,工作方式1最大定時時間是256 μ s。
計數初值的計算方法:用最大計數量減去需要的計數次數即可。例:如果T0運行于定時狀態,單片機的晶振是12MHz,要求定時lOOus,那么定時器要計 100個機器周期,當TO工作在工作方式O時計數初值應該是8192—100=8092;工作在方式1時的計數初值應該是65536-100= *36;工作在方式2,3時的計數初值應該是256—100=156。
系統軟件流程圖如圖所示。
開機時。第一步是對定時器T0進行初始化,設定它的工作狀態(對于本系統將T0設定為工作方式O);然后判斷是否有鍵按下,如果沒有按鍵按下,繼續判斷,如果有按鍵按下,則判斷是哪個鍵按下;再根據按鍵的功能將計數初值裝入定時器T0中中并啟動T0,當T0定時完畢后,重新裝入計數初值繼續定時并將P3. 6取反,再次定時完畢后再一次的裝入計數初值繼續定時并將P3.6取反,一直循環此操作直到按鍵釋放為止,按鍵釋放后停止T0工作并再次判斷是否又有按鍵按下,并繼續執行以前的過程。
定時器T0工作在方式0,13位計數方式所以最大的計數次數為2^13=8192次,由于單片機的晶振是12MHz則機器周期是1 μ s,即定時器最大可以定時8192 μ s。各個音符周期的一半即高電平或低電平持續的時間就是定時器需要定時的時間,所以對于各個音符的計數初值計算方法如下:
設音符的頻率為f,則計數初值=8192一各個音符的周期=8192-
計數初值如表2所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