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單片機控制的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設計
對于無功補償部分,我們通過測量補償前的功率因數、負載容量以及補償后所想要達到的功率因數值來適當的選擇電容及分組投切方式。經過現場實際測試和數據統計后,選用八組數值不同的電容器及其相應繼電器部分來共同構成無功補償的手動及自動投切,容值分別由16 kvar到12 kvar不等,以保證功率因數得以最大提高。
基本的功率因數補償電路如圖2所示:

電路中的K1~K8在自動動態補償裝置中可根據測量數據采用手工或自動進行分組投切,具體的方法是通過對電壓U和電流的相位檢測來判斷是否并入補償電容器,并入幾個,這些都是通過控制裝置自動完成的。
傳感器部分將現場的電流,電壓,溫度,功率等參數變成采集傳輸控制器所能識別的信號(一般為0~5 VDC輸入),以便采集傳輸控制器對其進行分析,計算,根據分析計算結果,發出相對應的控制信息,控制系統正常工作。
4 結論
該系統安裝完成后,使該教學樓的功率因數由原來的60%左右提至98%,節約了電能。最終的運行良好,控制精度高,經實際測量,該系統應用后可實現節電12%左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