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疾病輔助診治電子儀的設計
治療時,開關K2置于位置1,探針接觸相應穴位,高頻電流經探索流人人體.反復刺激相應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從原理圖看出,此時,定時器555工作,其作用確定刺激穴位的時間。定時時間每到達一次,即為刺激一個“療程”。
3.2 元件選型與調試
此疾病診治電路并不復雜,但元件選型和調試卻是一個相當繁瑣的過程,如何使電路在人體穴位處開始起振?如何在病變穴位處產生針扎感覺?這些是排除誤診的關鍵。筆者經過反復實驗,終于確定電路中各元件的最合適的參數。為了適用于不同的人及不同的外界環境的變化(如周圍環境溫度、濕度、不同人對疼痛的敏感性不同等),電路中專門配置了一只可調電阻,以調節電路電流大小。VQ1選用9013,也可用3DG6,3DGl2A等小功率高頻三極管,其他三極管全部使用9014,或3AX21,3AX31。變壓器采用V309型或其他型號的晶體管收音機用輸出變壓器,揚聲器的尺寸越小越好,一般采用20~30 mm直徑的永磁型揚聲器或直接使用蜂鳴器。用一根直徑約為10~15 mm,長10 mm的銅管加耳套作“固定探針”。用萬用表筆大小的金屬筆桿作為“穴探針”,注意“穴探針”外要有絕緣套,以便診斷者手握。電阻、電容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其標稱值與圖中標定值相對應即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6939.htm
4 使用方法
使用時,首先調節測試治療電流。相對固定于一個探針,捏在手上或者專門制作一個柔軟的“耳塞型”探針套,將其套上后塞在耳朵里,然后用另一探針放在“少陽穴”(具體位置參見有關中醫穴位圖),并調節電路中的可調電位器使電流增大,直到測試者有明顯的刺痛感為止。此時測試治療電流已調節完畢。然后,將“少陽穴”處的探針在體表其他部位滑動。當接觸到穴位時,由于電阻低,高頻振蕩電路開始起振,揚聲器發出“嘯叫”,如果內臟器官有病變,則對應的穴位處電導率會大幅度升高,高頻振蕩電路中流過“大”電流,此時,不僅揚聲器聲音變尖,而且感受“大”電流的穴位處及耳朵處均會有針扎般“刺痛”感,這一點即為一個陽性點。根據穴位分布圖(見表1),即可得知身體的哪一個器官的健康狀況不佳。
5 結論
通過多次實驗驗證.該人體疾病輔助診治電子儀不僅檢測范圍寬,小到感冒,大到胰腺病變均可檢測,且準確率高達到90%,是一種十分有效而可行的健康檢測裝置,同時,該裝置對疾病的治療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廣泛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