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智能工廠引爆新一波制造業革命

        智能工廠引爆新一波制造業革命

        作者: 時間:2013-09-05 來源:互聯網 收藏

          英國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良了蒸汽機,引發了第一波工業革命,讓制造業從手工勞動轉向動力機器生產,引發人類歷史上第一波工業革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4648.htm

          1908年,美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T型車上市,他以流水線裝配方式,改善了汽車生產流程,大幅降低了汽車的生產成本,讓汽車售價一夕間由原本的2,000~3,000美元,暴跌至850美元,這次的生產線流程革新,被視為第二次工業革命。

          1975年,德國Honeywell和日本Yokogawa Electric分別推出自己的DCS(分散式控制系統),改變了當時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方式,讓運算控制功能分布到系統各端,提高系統的整體效能,這是工業革命的第三波轉型。

          以上這三波革命讓人類的工業產生脫胎換骨的大躍進,隨著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原本即相當成熟的自動化方案開始結合,2012年德國提出了「」概念,透過大量數據的采擷與分析,改變了服務模式,也讓工廠真正朝智能化邁進。

          在市場競爭加劇與軟硬件技術的相繼成熟下,制造業已儼然進入新的時代,概念將在短期內改變廠務系統的軟硬件架構與思維,引領制造業進入下一世代。

          內外環境改變 刺激制造型態轉型

          「目前大家在談的,主要包括三大架構。」研華智能副總經理李守仁表示,這三大架構分別為、海量信息、創新服務架構,而這三大架構構筑成的訊息實體集成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就成為現在智能工廠的建置主體,解決了現在制造業面對「生產資源調度」與「制程彈性化與客制化」的兩大難題。

          架構智能工廠概念的三大技術,并非各自獨立運行,而是交叉運用相互集成,讓制造現場的所有設備均可發揮最大效益,在此系統中,位居第一線,負責訊號的擷取與少量控制。

          透過大量布建的傳感器,密集擷取特定區域或物件的特定訊息,再將訊號回傳至后端系統,物聯網被視為繼PC與互聯網后,再一次改變世界的重要技術,應用相當廣泛,從生態環境監控到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幾乎無處不可設置。

          在智能工廠端,物聯網成功應用了近年來已然成熟的3D IC技術,讓傳感器內可建入微機電(MEMS),例如研華將傳感器與本身產品ADAM系列集成,集成后可讓ADAM同時具有控制、感測、通訊等功能,不必像以往感測與控制和通訊分開建置時,需分別將訊號送至控制閥的復雜作法,而改以統一用工業總線負責傳遞,此一作法不但大幅降低了現場端的布線復雜度,對于系統成本考量也有助益。

          Big Data改變服務思維

          海量信息則是物聯網成形后所帶動的概念,在這之前由于傳感器的布建數量有限,所獲得的信息量稀少,不足以成為決策分析時的有效樣本數,尤其是在制造端,單點的數據量僅能反應制程單一環節的狀態;然而當物聯網全面導入后,快速讀寫現場環境而累積的龐大實時資料庫,可以反映出制程系統的運行全貌,讓廠管人員無論再第一時間處理事故或是后續研擬相關策略時,都有更精確全面的依據。

          海量信息在智能工廠的主要作用在于,可充分掌握生產現場的所有資源,但必須經過儲存與分析整理方能為客戶所用,進行最佳化調度,因此如何應用無疑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過去工控領域所應用的資料采擷軟件平臺,無非是SCADA(數據采擷與監控系統)。李守仁表示,在物聯網應用逐步擴增后,SCADA所必須處理的信息量大增,因此平臺效能也必須同步提升,以WebAccess為例,利用本地SCADA RTDB實時數據庫功能,每秒可讀取30萬筆,同時寫入20萬筆資料,其快速的處理效能,讓必須24小時運轉的廠房,可以實時且全面的進行監控,也大量降低了資料傳輸所占據網絡帶寬的困擾,加上原有冗余架構(Redundant Architecture)使得資料的安全性更獲得了進一步的保障。

          相較于物聯網與海量信息,創新服務模式并非屬于技術面,而是供應商對制造業者的服務再進化,透過創新服務模式,制造業者可在最短時間內,以適當成本打造出全然符合需求的客制化系統,這些服務必須倚靠長期耕耘特定領域所累積的技術做后盾,讓導入者可以選擇專為該領域量身打造,或可在短時間內調整出符合導入者需求的系統。

          智能概念帶來改變

          仔細觀察過去三次的工業革命軌跡,可以發現所有的改變都不是一夕完成,而是經過時間的累積逐漸改變,然而這次的變革會否與以往一樣需經過長時間的轉型?在產業環境的變動速度加快之下,制造業者的競爭壓力加劇,加上智能工廠所需的軟硬件技術都已臻成熟,相信新一波工業革命不但已經來到,而且不久后便可看到相關概念的落實成果。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關鍵詞: 智能工廠 物聯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曲周县| 江油市| 通化县| 新昌县| 莱州市| 英德市| 乌拉特中旗| 海安县| 云安县| 秦安县| 广灵县| 德安县| 辉县市| 云和县| 海盐县| 龙井市| 怀来县| 松桃| 格尔木市| 莎车县| 钟祥市| 尚义县| 米脂县| 景德镇市| SHOW| 荥经县| 本溪市| 建始县| 汉沽区| 五河县| 兴安县| 天镇县| 崇义县| 岑溪市| 外汇| 巴马| 深州市| 乌恰县| 德令哈市|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