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工信部:光伏行業每年研發費用不少于1000萬

        工信部:光伏行業每年研發費用不少于1000萬

        作者: 時間:2013-08-3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收藏

          為提振我國產業,國家部委再次發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4458.htm

          昨日(8月28日),工信部正式發布《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規范》)并公開對外征求意見。意見稿稱,將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制造項目,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光伏企業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具有光伏產品獨立生產、供應和售后服務能力,每年用于研發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

          有觀點認為,工信部此舉是為提高項目上馬門檻控制產能,促進光伏行業轉型升級。

          但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對記者表示,“‘20%’與‘1000萬’的標準,并不符合大多數光伏企業的訴求”,這個文件的出臺,恐“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是在為年內即將出臺的配套金融信貸等政策鋪路。

          《規范》的一大新意在于將“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對加強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等確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報行業主管部門及投資主管部門備案。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而在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方面,工信部要求光伏制造企業應具有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

          《規范》的實際效果如何,在業內人士看來還待觀察。根據調研情況,任浩寧直言,“‘20%’與‘1000萬’的標準,并不符合大多數光伏企業的訴求,標準發揮的實際效用有限”。

          他告訴記者,從最低資本金比例來說,20%的比例相對偏低,并不能顯著遏制光伏企業盲目擴張的步伐,因為這個標準,一般的光伏企業都能夠達到。從研發費用的標準來看,大多光伏制造中小企業在研發費用的投入上比例非常低,而且可以被肆意挪用。

          有業內人士指出,只有擁有雄厚實力的龍頭企業才有條件去創新。可行的辦法是,等龍頭企業經過長期努力研發成功后,再將相關的設備、技術等推廣普及,或是向中小企業出售專利,提升技術革新惠及的受眾面。而不是一刀切,硬性要求所有企業投入1000萬的研發經費。

          “工信部制定指標和現在企業當前面臨的情況是相沖突的,沒有抓住主要矛盾。”任浩寧直言。

          既然“20%”與“1000萬”的標準能發揮的實際效用既然有限,為何工信部還要推出上述《規范》?

          根據其基層調研狀況,任浩寧認為,《規范》或將是為年內即將出臺的金融領域信貸政策“鋪路”,接下來有關部門在抑制產能擴張、項目上馬等方面的融資細項,會有更嚴格的配套措施出臺。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仁怀市| 察隅县| 昌图县| 含山县| 巴南区| 离岛区| 阜南县| 苍梧县| 赤壁市| 江陵县| 仙桃市| 上饶市| 武安市| 志丹县| 黔江区| 马鞍山市| 通榆县| 曲水县| 滨州市| 新晃| 正安县| 扎兰屯市| 梓潼县| 乌拉特中旗| 宣城市| 璧山县| 故城县| 江西省| 古蔺县| 康平县| 将乐县| 星子县| 湘潭市| 克拉玛依市| 和顺县| 沙河市| 西藏| 新晃| 富民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