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路由算法MSAODV
4.3產生路由應答
RREQ經過中間節點的轉發到達目的節點或者是直接到達目的節點后,目的節點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目的節點收到RREQ請求包,首先會判斷是否已經收到過此請求包,如果沒有收到過則更新自己相應的路由表項,目的節點把該路由表項的目的IP更新為源節點的IP地址,下一跳IP為發給他RR衛Q請求幀的節點IP,目的節點序列號填上源節點的序列號,該序列號在RREQ請求幀里,跳數直接從RREQ請求幀里拷貝。在確認請求的節點就是自己后,目的節點要給源節點發送一個RREP應答幀,接下來目的節點構造一個RREP應答幀并正確初始化該幀。類型字段為2,表示該幀是RREP應答幀。跳數字段為0,因為是目的節點發起的RREP應答幀。目的節點產生一個RREP應答包之前,必需更新自己的序列號,更新值為當前序列號與RREQ請求包中的目的序列號兩者中的最大值,目的序列號字段被初始化為這個最大值。源IP地址指的是發起RREQ請求幀的源節點的IP地址,而不是指目的節點的IP地址,同樣的,目的IP地址就是目的節點的IP地址,也就是發起RREP應答幀的節點IP地址。
在目的節點構造好RREP回應幀后,就要把該幀以單播的形式沿著反向路由傳送,他的下一跳節點IP地址是發給他RREQ請求幀的節點地址,可能是某個中間節點,也可能是源節點。一切準備就緒,目的節點按照退避算法發送該幀。
4.4接收和轉發路由應答
由于無線網絡的特點,盡管目的節點是以單播的形式向源節點回送RREP回應幀,但是網絡中的很多節點也能接收到該幀,當然,這些節點只是簡單的丟棄該幀,只有反向路由上的節點才會接收該RREP回應幀。反向路由上的節點會沿著反向路由順利的把RREP回應幀傳給源節點,同時他們也根據此RREP回應幀建立了前向路由。該節點下面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把該RREP回應幀轉發出去。他要知道下一跳節點的IP地址,以RREP回應幀中的源節點IP地址為關鍵字查找路由表,得到下一跳節點的IP,這個表項是在建立反向路由時建立或更新的。該中間節點在完成上面的步驟后,以退避算法轉發該RREP回應幀。與RREQ請求幀的轉發不同,R.REP回應幀的轉發是單播的,他不會像R.REQ請求幀那樣可能被轉發多次,所以R.REP回應幀的字段里不存在廣播ID。
4.5新節點加入
無線傳感器網絡中的節點在開機或重啟之后,會向網絡廣播一個RESET消息,網絡中的其他節點收到此RESET消息后會轉發該幀,最后主節點收到該幀。新節點在RESET消息幀里攜帶自己的IP地址,這樣當主節點收到該幀后就可以知道是哪個節點重啟。
收到RESET消息幀的其他節點首先查找自己的路由表看是否有主節點的IP地址,如果有就以單播的形式發送該幀,反之則繼續廣播此RESET消息幀。每個節點都要保存上一次他收到的RESET消息幀中的源節點IP地址,下次再收到RESET消息幀首先要比較源IP地址是否和保存值相同,相同就不再轉發該幀,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將保存值清零,這樣就避免了重復轉發同一個RESET消息幀,又避免了不再轉發下次的RESET消息幀。
4.6其他操作
除了前文描述的產生路由請求、處理和轉發路由請求、產生路由應答、接收和轉發路由應答、新節點加入等主要操作外,MSAODV路由算法余下的操作可以參考第二章介紹的AODV路由算法。
5 本文作者創新點
AODV路由算法應用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得適合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體系結構。以無線傳感器網絡與傳統移動無線網著重點不同為依據,本文提出了適合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路由算法MSAODV,并詳細敘述分析了MSAODV路由算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3641.htm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