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總線的網絡控制系統調度研究
設在偏差絕對值不小于某設定值(偏差比較大)時采用PD算法,即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3636.htm
其中,y(k)為當前周期的輸出值,y(k-1)為上一周期的輸出值,r(k),u(k)分別為給定值和控制器的輸出值,Td=0.035s,K=1.5,ε=0.1,定義傳感器的采樣周期Tm=10ms,數據計算、傳感器數據采集和執行器的動作所產生的時間延時均為0.1ms。
在偏差絕對值小于設定值ε(偏差比較?。r采用PID算法,即在PD算法的基礎上加入積分環節:
其中積分時間常數Ti=0.15,I(k),I(k-1)分別為當前周期和前一周期的積分分量,在引進積分分離PID控制算法前后,網絡控制系統的控制效果如圖2所示。

圖2積分分離PID控制算法效果圖
由圖可見,采用一般PID控制算法時超調量超過45%,采用積分分離PID控制算法時超調量不超過5%,采用積分分離PID控制算法使得控制系統的動態性能有了很大改善。
3.2仿真結果
以建立的網絡控制系統仿真平臺為基礎,進行網絡控制系統的仿真,研究網絡調度對控制系統性能的影響。設定CAN總線的波特率為250Kbps,丟包率為0,使用一般的混合調度算法(MTS)進行仿真,其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圖3(a)是四個控制子系統的方波響應,圖3(b)是從網絡調度(Schedule)窗口所看到的前三個采樣周期的網絡調度狀況。

圖3應用混合調度算法時的仿真結果
由圖3(a)可知,由于網絡延時較大,其中兩個控制子系統的動態響應較差,超調量超過14%,調節時間超過0.2s。在圖3(b)網絡調度狀況圖中,縱坐標表示節點號。根據CAN協議,節點號較小的節點具有較高的優先級,控制器節點1具有最高的優先級,傳感器節點9具有最低的優先級。節點7、節點9的網絡等待延時都較大(超過2ms),這是造成其中兩個控制子系統動態性能較差的原因。隨著網絡節點的增多,最低優先級節點所在的控制子系統的動態性能會變得更差。
用本文所提出的改進的混合調度算法進行仿真,僅修改調度算法,其他條件不變,取即,方波輸入時的四個控制子系統響應及網絡調度狀況如圖4所示。

圖4應用改進的混合調度算法時的仿真結果
由圖4(a)可知,當用改進的混合調度算法進行網絡控制系統的仿真時,超調量不超過5%,調節時間不超過0.13s,無靜差。網絡調度窗口的網絡狀況圖4(b)表明,網絡沖突還會出現,但網絡延時較小。節點7和節點9的信息傳輸時刻和MTS算法相同,但是前兩次的采樣數據都由于時延太長而被拋棄,只有第三次的采樣數據被成功傳送。即使再增加節點,傳感器節點的網絡傳輸等待時延不超過1ms,比一般MTS算法大大減小。
4結論
本文作者創新點: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的混合調度算法,在不改變實際采樣周期的情況下減少了網絡控制的時延,建立了基于CAN總線的多節點網絡控制系統仿真平臺,仿真結果證明了該算法在信息調度中的有效性。網絡控制系統的信息調度算法對系統的實時性有著重要影響,設計合適的調度算法能夠將網絡傳輸延時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本文僅在特定條件下對網絡調度算法進行改進,對于適合各種條件的通用的信息調度算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