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紅外傳感器在速度測量中的應用

        紅外傳感器在速度測量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0-12-13 來源:網絡 收藏


        當紅外線接收管被正面遮擋時,周圍障礙物體反射由紅外線發射管發出的紅外線。此時微弱的信號會隨著紅外線接收管內部自動增益控制調節到最大而產生方波波形,對紅外線接收管造成干擾。干擾使采集到的信號復雜,需要采用濾波手段將雜波干擾濾除。經過分析和示波器觀察,雜波的頻率大于1 kHz。在紅外線接收管輸出端接入有源濾波電路,能夠將高于1 kHz的雜波濾掉。由此輸出的波形為紅外線接收管導通和未導通兩種狀態下的信號,未摻雜干擾,較容易區分,可以根據特點編寫算法,判斷是否有物體從紅外線對射管中間通過。

        3 紅外線測速傳感器軟件設計
        控制軟件需要保證紅外線對射管一對一工作,且對信號采集處理,對采集的信號編寫算法程序,完成對物體是否遮擋紅外線對射管的判定,即分辨紅外線接收管是否被導通。通過單片機內部計數器計取脈沖個數,可以將物體遮擋某個紅外線接收管的時間記錄下來。程序流程如圖5(a)所示,需要不斷判定第一個紅外線接收管的輸出狀態,當確定有物體遮擋時,將開始標志位置為1,單片機開始讀取其他接收管狀態,同時啟動定時器,下一對紅外線對射管的接收管被遮擋停止計時。紅外線發射管按順序依次發射紅外線,處理單元依次讀取紅外線接收管狀態,可以防止鳥或人無意遮擋引起的誤判現象。判斷有物體遮擋的程序思想為判斷1 ms內,是否有物體遮擋,若沒有物體遮擋,紅外線接收管輸出的脈沖波形保持不變;若有物體遮擋,紅外線接收管輸出高電平持續1 ms以上。紅外線接收管輸出狀態是否為高電平,可以判斷是否有物體遮擋。當按順序掃描的前一對紅外線對管被判定遮擋時,開始掃描下一對管子的脈沖個數,同時開啟定時器。延時50 μs,判定接收管接收到的是否為脈沖,判定是否為脈沖則需要判定引腳是否為低電平,如果引腳為低電平,計數值清零。計數值并不是計數器的值,而是計算延時50μs的次數是否達到28。


        當判斷相應的接收管被遮擋時,相應的紅外線對管序號累加。程序流程如圖5(b)所示。

        4 整體結構
        紅外線對射管構成一對紅外傳感器收發子單元。若干對紅外傳感器收發子單元構成完整的紅外線測速傳感器,其紅外線對射管分離距離和紅外傳感器收發子單元間距可以調整。如圖6所示,Ⅳ需要大于2,分離距離超過5 m。在兩對紅外線對射管之間測量物體經過的時間T,間距設置為L,可以得到后一對紅外線對射管的即時速度V:



        5 結束語
        紅外線對射管方法,能夠動態地反應物體運動經過紅外對管時的即時速度和階段加速度。紅外線在速度測量中的應用,可以作為其他設備或者系統的技術支持,為后續的設備校準和分析提供數據準備。CD4051等模擬開關芯片可以作為增加測量點數量的編碼、譯碼器,控制紅外線接收管一對一工作,得到精確采樣點的速度和階段的加速度的信息。完整的速度測量系統結構,包括傳感器、處理單元以及人機交互單元,適合于小型企業和研究所。紅外線對射管工藝上,不需要嚴格的管子對射標準,紅外線對射管間距加工略有偏差不影響測量精度和紅外線對射管導通。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收發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长乐市| 滨海县| 牙克石市| 格尔木市| 玉溪市| 马尔康县| 冷水江市| 建瓯市| 盐山县| 田林县| 平罗县| 鹤庆县| 高台县| 塔城市| 黄龙县| 密山市| 泰兴市| 吉安市| 鱼台县| 沙洋县| 广安市| 县级市| 潜江市| 万安县| 巴彦淖尔市| 宣化县| 建水县| 绍兴县| 灵武市| 东海县| 丰原市| 永昌县| 四会市| 灵寿县| 普安县| 巨鹿县| 洞头县| 洪泽县| 九江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