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符合IEEE1451標準的IP傳感器的設計方案介紹

        符合IEEE1451標準的IP傳感器的設計方案介紹

        作者: 時間:2011-12-04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基于ICMP協議測試的網絡時延性能,通過PC機等時間間隔的向發送ICMP回送請求,統計RTT分布。令tvar=Tc+Tv≈RTT,這代表單次測試中的網絡時延數值,Tvar代表相應的時延平均值。考慮到測試的代表性和可能的應用模式,分局域網(IP傳感器和PC機位于同一個子網)和廣域網(IP傳感器位于上海交通大學,PC機位于華中科技大學)兩種情況在同一時間段(意味著近似的網絡負載)對IP傳感器網絡時延性能進行了測試,測試了不同網絡數據包下IP傳感器平均時延的變化情況。IP傳感器在局域網和廣域網環境下tvar和Tvar的分布情況和統計學結果如圖1、圖2和表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1360.htm

        圖1  數據包為1024字節時IP傳感器的網絡時延

        圖2  不同網絡數據包下IP傳感器平均時延分布   

        從圖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考慮數據包丟失和個別異常情況,雖然IP傳感器的網絡時延總是隨機存在的,但網絡時延的幅值以及幅值變化率卻都是有界的,即網絡時延tvar 總是在一定范圍內隨機變動。數據流量對IP傳感器的網絡時延有一定的影響,平均時延Tvar 隨著網絡數據包的增大而呈現顯微的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   實驗結果表明,經過一定的傳輸時延后(對于1024字節的數據包,考慮到90%的概率,局域網為23~36ms,廣域網為408~580ms) , IP傳感器可基于以太網與其它的網絡主機進行可靠的數據交換,可廣泛應用于非嚴格實時要求的網絡化傳感、測量系統中完成現場設備的信號采集。 5  結束語   21世紀將是嵌入式Internet的時代,據有關專家預測,下一代網絡設備中嵌入式設備將大大增加,70%的將是嵌入式設備。如果嵌入式傳感器設備能夠連接到Internet,則可以方便、低廉地將信息傳送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可以預見,隨著以太網等網絡技術的完善和成熟,基于嵌入式Internet技術所開發的IP傳感器必將在分布式網絡化傳感、測量和控制應用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將帶來測控系統本身新的變革:現場傳感器將與普通計算機一樣成為網絡中的獨立節點,傳感器信息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跨越網絡所能及的任何領域。

        tcp/ip相關文章:tcp/ip是什么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甘孜| 安图县| 光泽县| 屯留县| 南澳县| 仁怀市| 色达县| 隆子县| 基隆市| 民丰县| 郴州市| 德清县| 耿马| 壶关县| 庆城县| 黑水县| 古田县| 中超| 青田县| 澄城县| 佳木斯市| 行唐县| 威海市| 东港市| 石屏县| 五寨县| 昌邑市| 黑水县| 尖扎县| 克什克腾旗| 娄烦县| 福安市| 饶河县| 上虞市| 隆化县| 和平区| 木里| 邵阳市| 封丘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