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傳感器網絡基于分簇路由的數據融合研究
改進后的協議仿真結果如圖4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0520.htm
通過比較可以明顯地得出,新協議比原LEACH協議具有很長的網絡生存時間。為了更量化地比較兩個協議的網絡性能,下面繼續對網絡運行中第一個節點的死亡時間(First Node Dead,FND)以及一半節點的死亡時間(Half Nocles Dead,HND)進行比較,因為在分簇路由中,必須要一個以上的節點才能進行路由計算,所以在此不考慮全部節點的死亡時間。由于仿真實驗的隨機性,每個協議的FND與HND值是對兩個協議進行多次運算后取的平均值。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對于FND,新協議比原LEACH協議延長了網絡生存時間約85%,而對于HND,新協議則比原LEACH協議延長了約100%。綜上所述,由于新算法的諸多改進,網絡的整體性能比LEACH更為優秀。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LEACH在簇頭選擇機制以及數據融合方面不足之處的改進,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LEACH分簇路由協議的數據融合算法,改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在簇頭選擇算法上加入了能量控制機制,讓剩余能量高的節點有更高幾率當選為簇頭;將簇頭節點到基站的單跳路由改為加入了數據融合策略的反向組播樹,節省了與基站過遠的簇頭消耗的能量,數據在不斷往基站的傳輸中也有更多的機會融合;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具體數據融合策略,讓信息的傳輸更有效率。仿真結果表明,這些改進有效平衡了節點能量消耗,延長了網絡生存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