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七成企業報喜 不改光伏業“重癥監護”現實

        七成企業報喜 不改光伏業“重癥監護”現實

        作者: 時間:2013-08-13 來源:solarF陽光網 收藏

          7月以來,上市公司進入了一年一度的中報季,各路資本、分析機構及廣大投資者都在翹首以待自己押寶的企業能夠交出滿意的答卷。與去年的慘不忍睹相比,今年的板塊總算得以揚眉吐氣。就A股市場來看,七成左右的企業實現了扭虧為盈,更有一些圈外企業不惜舍棄主業來投奔陣營。然而同期,上市未果的恒基光伏遭遇猝死,而昔日的行業老大無錫尚德重組前景依然撲朔迷離,放眼全球光伏業破產浪潮依然洶涌,無不令盛夏時節的中國光伏透出陣陣寒涼。整個上半年中國一直在為光伏回暖而添柴加火、成效亦是有目共睹;但同樣不可否認,光伏業復蘇的內生動力依然羸弱如風中之燭。雖然不再哀鴻遍野,但中國光伏業尚未擺脫“重癥監護”,若論轉危為安甚或全面復蘇,都還是“將來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8912.htm

          近七成企業扭虧 電站成吸金石

          A股上市光伏企業的中報近日紛紛出爐。經過近兩年的產業低迷期,去年一度位列“虧損王”黑名單的光伏板塊終于重見喜報。截至目前發布中報以及業績預告的30家企業中,已有22家扭虧為盈,占比接近七成。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多晶硅及組件制造業務未見多少起色,以往的“邊角料”光伏電站項目則成為業績增長的功臣。

          雖然今年是中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元年,但多數企業仍處于試水階段,反倒是光伏電站項目旗開得勝。看似意外之喜,卻也在情理之中。以往由于國內電站市場不成熟、政策導向不明確、尤其是補貼落實不到位,建設地面電站基本還是虧損的買賣,企業幾乎家家都有“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如今雖然分布式發電項目才是光伏擴內需主推的重頭戲,但新政畢竟同樣推倒了橫亙在電站建設面前的攔路虎,發展相對成熟的電站項目無疑“近水樓臺先得月”。

          電站業務成為香餑餑,顯然是政策樂見的結果。長期以來中國光伏業大而不強,很大程度上受困于產業鏈條的不完善,尤其是附加值高、利潤豐厚的下游電站業務鮮有涉足,全部擠在上中游拼搶利潤微博的加工費。這樣頭重腳輕的格局,一遇風吹草動當然免不了要摔跟頭、吃苦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以往各地一窩蜂上馬組件制造業大多出自“政府造”的話,如今集體轉向電站項目,雖有政策導向的指引,但更多是來自市場的無形之手。畢竟,只有多建電站,才能轉移傳統組件業務帶來的銷售壓力,化解過剩的庫存,彌補企業在上中游領域的虧損。

          不管怎樣,企業投資重心向下游轉移,無疑打響了中國光伏業轉型升級的第一槍。更多的利好還將接踵而至。有媒體披露,近期我國還將明確光伏電站項目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優惠政策。目前,光伏電站運營企業的增值稅稅率為17%,如稅率減半相當于上網電價增加0.02-0.04元/度,電站回報率將上升1%-2%。

          光伏電站“錢途”大好不但令一眾光伏企業摩拳擦掌,更讓一些圈外企業不惜逆市入圍來分羹這一輪投資盛宴。近兩個月來,已先后有松遼汽車、江蘇曠達兩家“新軍”加入,滬深兩市光伏上市公司陣容隨之擴容至34家。回首2012年的“末日危機”,各路資本從光伏業爭相外逃,更有人斷言“中國光伏已死”。時隔不過短短一兩年,光伏業再度“造富”,吸金效應亦隨之重新顯現。死去的僅僅是舊的發展思路和模式,換來的則是整個光伏業的重生。

          中國光伏還需做好合格的“跛腳鴨”

          雖然曠日持久的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終以握手言和結束,但對中國光伏對歐出口已經造成了重創。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電池片及組件進出口總額81.69億美元,同比下降24.61%;其中,對歐盟市場出口額僅為27.91億美元,同比下降58.33%。可以斷言,上市企業組件制造業的整體虧損,來自歐盟的“雙反”是罪魁禍首。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同期中國光伏業開拓海外新興市場成績斐然,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半年,中國光伏產品對亞洲市場出口24.7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0.49%;對非洲出口2.81億美元,同比更增長499.73%,非洲成為我國出口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反過來,也正是在新興市場的亮麗表現,為中國在與歐盟的博弈中增添了叫板的底氣和砝碼。

          如今光伏內需尚是一片藍海,有待各路企業各顯神通,但并不意味著海外市場的重要性有所下滑。畢竟穩定已有海外市場份額,才能保證大多仍為“兩頭在外”企業的盈利水平不致出現大幅波動,為將來的“向內轉”贏得騰挪的緩沖期。何況在海外市場,中國企業雖然遭遇了美國“雙反”、向歐盟做出了“價格承諾”,但與這些國家相比,產品仍存有較強的競爭力,尤其在新興國家尚有較大的優勢。說到底,在沒有補齊短板之前,中國光伏還必須做好一只合格的“跛腳鴨”。

          恒基光伏的“中國式猝死”

          雖然7月份對大多數光伏上市企業而言是個紅七月,但就全球范圍來看,光伏行業卻迎來了新一波破產浪潮。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又有一批中外企業像多米諾骨牌般相繼倒下,包括中國的恒基光伏、德國的Conergy和Gehrlicher公司,以及美國原材料供應商Hoku Scientific。

          恒基光伏的破產無疑令人唏噓。就在半年前,這家公司還處在A股上市的申請階段,如今卻不幸成為第二個無錫尚德,浙江湖州市政府已介入公司的破產重組工作。耐人尋味的是,去年10月,恒基偉業控股60%的江西恒瑞新能源還收購了賽維LDK增發的19.9%股份,導演了光伏界的“拯救大兵瑞恩”佳話,一度被人冠以“光伏新貴”的榮寵。僅僅時隔大半年,“恒基系”的光伏旗艦卻折戟沉沙,不免令人錯愕。

          其實,恒基光伏“中國式猝死”的模式并不新鮮。目前,這家公司欠款總額高達六億,其中銀行貸款超過三億;而歐美相繼啟動“雙反”對于目標市場緊盯歐美的恒基光伏來說無疑是招招見血;加之上市未果融資無望,債務違約無可避免,恒基光伏最終倒在了黎明前夜。

          必須指出的是,在A股光伏板塊整體造好的大環境下,恒基光伏的猝死并不是一個特例。事實上,很多中報亮麗的企業,漂亮的僅僅是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實際情況并不樂觀。畢竟這兩年欠銀行的舊債要還,拖欠上游供應商的貨款要給付,拖欠員工的工資要補上,更別提有些企業還是靠當地政府的財務補助才勉強扮靚中報撐門面的,“盈利”是有水分的。反之,如果中報業績不如人意,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銀行加大催債的力度,一部分企業也很可能隨時倒下。說到底,光伏股的狂歡并不能改變光伏企業仍有存亡之虞的現實,熱鬧的喜報背后還需要冷思考。

          尚德重整僵局映射行業信心缺失

          背負上百億元債務的無錫尚德,進入破產重整數月有余,自股神巴菲特接盤傳言被證偽后,重組前景始終撲朔迷離。有媒體爆出天合光能和英利集團等4家企業有意接盤尚德,但隨即遭到雙方的一致否認,更為無錫尚德的出路蒙上了疑云。

          雖然代表當地政府接管了無錫尚德日常營運,但無錫國聯始終沒有拿出任何拯救方案,只是不斷物色戰略投資者接盤。顯然,在他們眼中無意自行消化無錫尚德這個燙手山芋,只想盡快送出手,徹底了結和尚德之間的政商糾葛。然而現在的形勢下,過百億的債務,任誰不心存忌憚退避三舍?政府不愿擔債、投資人更無意接下這筆爛賬,債臺高筑不但令無錫尚德走向破產重整,如今看來更可能令其在絕望而徒勞的等待中走向最終的末路。畢竟,距離重整期限還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如果債務死局無法解開,無錫尚德最終將因無人接盤而走向破產清算,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破產。

          其實,無錫尚德的命運更像是當下中國光伏業的風向標,測試著行業回暖表象下的含金量,但結果無疑令人失望。重整僵局映射的是行業中那些最核心的堅冰尚未消融,反轉的信心基礎依然脆弱。光伏新政的加持固然鼓舞人心,但還有待效力的逐漸發揮;中國光伏業雖然已經起死回生,但仍是一個需要接受重癥監護的病人,也許終會痊愈,但那是在以后的某一天。眼下,別那么樂觀。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安平县| 平昌县| 高台县| 明星| 和平区| 大厂| 县级市| 衢州市| 普兰县| 林西县| 怀集县| 石渠县| 筠连县| 罗甸县| 云龙县| 丰镇市| 布尔津县| 孝义市| 镇宁| 两当县| 八宿县| 雅江县| 东明县| 杨浦区| 于田县| 新余市| 乌鲁木齐县| 星座| 华容县| 瑞丽市| 瓦房店市| 松潘县| 怀安县| 绍兴市| 浦县| 彭州市| 金湖县| 石门县| 边坝县|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