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歡呼遮蓋擔憂 中國光伏“高燒”后能否恢復元氣?

        歡呼遮蓋擔憂 中國光伏“高燒”后能否恢復元氣?

        作者: 時間:2013-08-12 來源:科技日報 收藏

          歐盟委員會8月7日發布公告,就對華產品反補貼調查作出初裁:不對產自中國的產品采取臨時性反補貼措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8876.htm

          同一天,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接受采訪稱,歐委會決定接受由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和94家中國出口企業提出的價格承諾。自8月6日起,參加價格承諾的企業免征反傾銷稅,未參加的將按照公告中具體稅率支付反傾銷稅。

          這是自產業遭遇“雙反”困境以來,最令人振奮的消息,但中國行業是否能就此走出困境仍是大家關注和爭議的話題。

          風光時代,歡呼遮蓋了擔憂

          自無錫尚德宣布破產迄今已近半年的時間。曾經的龍頭企業步入絕境宣告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

          中國光伏產業的產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卻有90%以上產品依靠出口。產品生產在國內、光伏應用在國外,這樣的市場倒掛導致光伏產業嚴重受制于人。這些問題導致了后來的產業困局。

          時光回到2008年,那是中國光伏產業最風光的年代。那一年,第十屆中國光伏大會在江蘇常州召開,各路光伏從業人員齊集,包括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的政府官員們也都到場發表講話,各自表達了對光伏產業的支持以及信心。投資方聞風而動。在當時的會場,科技日報記者見到了宏源證券的一位投資人李清,他告訴記者,為了這張大會入場券繳納了不菲的會費,但這一切看起來都是值得的,他在這里見到了幾乎所有的“業內大拿”,并與他們建立聯系,“更重要的是到處都有商機,很多地方都要上多晶硅的大項目,產能一個比一個大”。

          也在這次大會上,記者采訪了無錫尚德的領頭人,被稱為“中國光伏之父”的施正榮。當時他已排場不小,見到他時有幾位秘書模樣的人擋駕,聯系采訪也要通過公關人員的層層批準,而他本人談得最多的還是慈善,通往常州的高鐵上擺放的就是以他為封面的慈善專題。

          如果說這次大會有不完美之處,便是在大會召開的同一時間,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占國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對國內大量上馬的多晶硅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感到擔憂,因為這些項目現有的技術并不能完全解決副產品的回收問題。“目前國際上絕大多數多晶硅生產企業都采用閉環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這種技術基本上可滿足環保要求;但采用技術比較落后的非閉環的所謂改良西門子法的廠家生產多晶硅,不僅能耗高,而且造成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他的觀點遭到了已逝光伏專家崔容強教授的激烈批評,崔教授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強調王院士并不了解光伏,說了許多行外話。會場上,亦有少數人提到“這么大的產能能否消化”的問題,但在一片歡呼聲中這些不和諧音被完全淹沒。

          “眼睜睜走到了這一步”

          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產業為何會步入今天的困局,這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中心主任陳頡認為,“包括尚德在內的太陽能產業,走到今天,與行業內惡性競爭、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都脫不開關系”。

          “實際上,光伏行業的問題早在幾年前就不斷有人在呼吁,污染嚴重、國內外市場不平衡、產能嚴重過剩、業內惡斗、地方之間為GDP紛紛上馬大項目等等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問題,但是很多人都不敢把問題講得太明白,即便講了也沒人聽。為什么?因為企業、政府都成了這條利益鏈上的螞蚱,官員要政績,企業要政策支持,投資方要利益,誰也不能讓這根鏈條出問題,誰要斬斷這條利益鏈誰就成了公敵。”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圈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誰都知道問題,但就是眼睜睜走到了這一步。”他說,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批轉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配套綜合利用、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

          “這說明上層早就注意到了光伏產業存在的問題,但卻是回天乏力,通知一出,很多人著急了,銀行不給貸款了怎么辦?各部門不給政策了怎么辦?于是就出來了各種反向的解讀。”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當時,多位長期為光伏產業鼓與呼的專家就這樣說——“產能過剩的表達并不確切”、“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困難來自于‘政策支持不夠’而非‘技術障礙’”、“市場有能力通過優勝劣汰擠干泡沫,降低成本,形成與生產規模相配套的技術水平和市場需求”。

          行業洗牌已成必然

          價格承諾方案的達成,將使中國企業避免在8月6日起被征收47.6%的高額關稅,為光伏企業保住了歐洲市場60%的份額。但出口數量如何在國內企業間分配將成新問題,光伏產業將在復雜環境下加速整合。

          國務院會議幾次支持光伏行業整合后,整合已悄然啟動。但產業整合的效果卻不會立刻體現:盡管部分資金狀況好的企業開始盈利,但也有部分企業在破產邊緣掙扎,一不小心就會被劃入“落后產能”的行列。

          另一方面,產能過剩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來自彭博社的新能源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晶硅組件產能共60.3GW(1GW=1百萬千瓦),其中來自中國的產能就高達40GW。也就是說,全球2/3的光伏產能在中國。而當年,全球光伏的裝機容量也就是30.5GW。

          國內光伏企業有幾百家,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如何降成本、提質量、創新技術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歐委會公告,只有應訴的95家企業可以參與價格承諾安排,其他企業則要被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國內的光伏企業可能迎來大變動。業內人士提醒,在產能過剩并未根本改變的大背景下,國內光伏產業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處于加速洗牌和行業調整階段。

          前景仍被看好

          但對光伏產業的未來,一些政府和投資人士表示看好。

          “對于光伏產業,我們仍應堅信它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如是說。五年前,他接受采訪時就強調光伏產業的發展令人期待。

          事實上,在歐美市場遭遇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正試圖以大力發展分布式發電、推動光伏并網、實施“金太陽”工程等政策手段,啟動國內光伏市場,釋放產能,從而解救中國光伏業。國務院幾次召開會議研討光伏行業的發展。2012年初出臺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我國光伏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其中,《規劃》提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一位投資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和同事們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一直在關注,“從談判達成的結果來看,未來歐洲市場的競爭將更有利于大型企業。中國光伏業在經歷了三年的下行后,今年看到了希望,前景肯定還是有的,但目前來說肯定沒有這么快走出困境,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望”。

          他提供了一份分析資料給記者。這份資料認為,今年是光伏行業見底回升的轉折年,其實質是供需關系改善。在裝機需求仍有較快增長的背景下,產能繼續收縮,而實際有效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將達到合理比例。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將面臨價升量跌的局面,但總體盈利會保持穩定,大企業的受益更大。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天长市| 鹤壁市| 上犹县| 金溪县| 获嘉县| 武清区| 修武县| 从化市| 岗巴县| 宁强县| 景宁| 乌苏市| 酒泉市| 稻城县| 荔波县| 鹿邑县| 云南省| 富锦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丽江市| 双牌县| 岳西县| 新和县| 会东县| 宝应县| 成都市| 资溪县| 榆中县| 牡丹江市| 通榆县| 甘孜| 颍上县| 东莞市| 峨山| 大化| 教育| 郎溪县| 遂川县| 林周县|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