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2、設備間設計時,必須把握下述要素:
1) 最低高度; 2) 房間大小;
3) 照明設施; 4) 地板負重;
5) 電氣插座; 6) 配電中心;
7) 管道位置; 8) 樓內氣溫控制;
9) 門的大小、方向與位置;
10) 端接空間; 11) 接地要求;
12) 備用電源; 13) 保護設施;
14) 消防設施。
3、結論:設備間設計中應該把握以下的原則:
1. 最近與方便原則 2. 主交接間面積、凈高選取原則 3. 接地原則
4. 色標原則 5. 操作便利性原則
三、設備間的設計步驟
實施設計時可分為兩步走。
1.選擇和確定主布線場的硬件規模 2.選擇和確定中繼場/輔助場
四、 設備間內的主要設備
設備間子系統的硬件大致同管理子系統的硬件相同,基本由光纖、銅線電纜、跳線架、引線架、跳線構成,只不過是規模比管理子系統大得多。
五、設備間的使用面積
設備間的主要設備有數字程控交換機、計算機等,對于它的使用面積,必須有一個通盤的考慮。目前,對設備間的使用面積有兩種方法來確定。
方法一:面積 S=K∑Si i=1,2 ,… ,n
S :設備間使用的總面積,m2 ;
K :系數,每一個設備預占的面積,一般K選擇5、6、7三種(根據設備大小來選擇);
∑:求和; Si :代表設備件; i :變量 n :代表設備間內共有設備總數。
方法二:面積S= KA
S :設備間使用的總面積,m2 ; K :系數,(4.5-5.5)m2/ 臺(架); A :設備間所有設備的總數。
六、設備間子系統設計的環境條件
1. 溫度和濕度
網絡設備間一般將溫度和濕度分為A、B、C3級,設備間可按某一級執行,也可按某級綜合執行。
2. 塵埃
設備對設備間內的塵埃量是有要求的。一般可分為A、B2級。
結論:在設計設備間時,除了按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執行外,還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空調系統。
空調設備選擇的依據:
產生熱量的幾個方面:
1) 設備發熱量;
2) 設備間外圍結構發熱量;
3) 室內工作人員發熱量;
4) 照明燈具發熱量;
5) 室外補充新鮮空氣帶入的熱量。
計算出上列總發熱量再乘以系數1.1,就可以作為空調負荷,據此選擇空調設備。
3. 照明
設備間內在距地面0.8m處,照度不應低于200lx 。
還應設事故照明,在距地面0.8m處,照度不應低于5lx 。
4. 噪聲
設備間的噪聲應小于65dB 。
如果長時間在65~80dB 噪聲的環境下工作,不但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還可能造成人為的噪聲事故。
5. 電磁場干擾
設備間內無線電干擾場強,在頻率為0.15~1000MHz 范圍內不大于120dB 。
設備間內磁場干擾場強不大于800A /m(相當于10Oe )。
6. 供電
設備間供電電源應滿足下列要求:
頻率:50Hz ; 電壓:380V/220V ; 相數:三相五線制或三相四線制/單相三線制。
設備間的供電容量:
將設備間內存放的每臺設備用電量的標稱值相加后,再乘以系數(根號3)。從電源室(房)到設備間使用的電纜,除應符合GB50303-2002《建筑電氣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中配線工程規定外,載流量應減少50%。設備間內設備用的配電柜應設置在設備間內,并應采取防觸電措施。
設備間內的各種電力電纜應為耐燃銅芯屏蔽的電纜。各電力電纜(如空調設備、電源設備所用的電纜等),供電電纜不得與雙絞線走向平行。交叉時,應盡量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交叉,并采取防延燃措施。各設備應選用銅芯電纜,嚴禁銅、鋁混用。
7. 安全
按照GB9361-1988《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的規定,設備間的安全可分為A類、B類、C類3個基本類別: A 類:對設備間的安全有嚴格的要求,設備間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B 類:對設備間的安全有較嚴格的要求,設備間有較完善的安全措施; C 類:對設備間有基本的要求,設備間有基本的安全措施。
8. 建筑物防火與內部裝修
A類,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必須符合GB50045-200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一級耐火等級。
B類,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必須符合GB50045-200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二級耐火等級。
與A、B類安全設備間相關的其余工作房間及輔助房間,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2001中規定的二級耐火等級。
C類,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應符合GBJ16-200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二級耐火等級。
與C類設備間相關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間及輔助房間,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 GBJ16 中規定的三級耐火等級。
內部裝修:根據A、B、C3 類等級要求,設備間進行裝修時,裝飾材料應符合GBJ16-1987(2001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難燃材料或非燃材料,應能防潮、吸音、不起塵、抗靜電等。
9. 地面
為了方便表面敷設電纜線和電源線,設備間地面最好采用抗靜電活動地板,其系統電阻應在1*105~1*1010Ω之間。具體要求應符合SJ/T10796-2001《防靜電活動地板通用規范》標準。
帶有走線口的活動地板稱為異形地板。其走線應做到光滑,防止損傷電線、電纜。設備間地面所需異形地板的塊數可根據設備間所需引線的數量來確定。
設備間地面切忌鋪地毯。其原因:一是容易產生靜電;二是容易積灰。
放置活動地板的設備間的建筑地面應平整、光潔、防潮、防塵。
10. 墻面
墻面應選擇不易產生塵埃,也不易吸附塵埃的材料。目前大多數是在平滑的墻壁涂阻燃漆,或在平滑的墻壁覆蓋耐火的膠合板。
11. 頂棚
為了吸噪及布置照明燈具,設備頂棚一般有建筑物梁下加一層吊頂。吊頂材料應滿足防火要求。目前,我國大多數采用鋁合金或輕鋼作龍骨,安裝吸音微孔鋁合金板、阻燃鋁塑板、噴塑石英板等。
12. 隔斷
根據設備間放置的設備及工作需要,采用高強度金屬方管做支架,用玻璃將設備間隔成若干個房間。隔斷可以選用防火的鋁合金或輕鋼作龍骨,安裝10mm厚玻璃。或從地板面至1.2m安裝阻燃雙塑板,1.2m以上安裝10mm厚玻璃。
13. 火災報警及滅火設施
按照 GB50116-1998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
A、B 類設備間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在機房內、基本工作房間、活動地板下、吊頂上方、主要空調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都應設置煙感和溫感探測器。
A類設備間內設置二氧化碳自動滅火系統,并備有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B類設備間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設置二氧化碳自動滅火系統,并備有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C類設備間應備置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A、B、C類設備間除紙介質等易燃物質外,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產生二次破壞的滅火劑。
4.7 管理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交連的幾種形式:在不同類型的建筑物中管理子系統常采用 單點管理單交連、單點管理雙交連和雙點管理雙交連3種方式。
四、 管理子系統的設計原則
1.干線配線管理宜采用雙點管理雙交接。
2.樓層配線管理應采用單點管理。
3.配線架的結構取決于信息點的數量、綜合布線系統網絡性質和選用的硬件。
4.端接線路模塊化系數合理。
5.設備跳接線連接方式要符合下列規定:
對配線架上相對穩定一般不經常進行修改、移位或重組的線路,宜采用卡接式接線方法; 對配線架上經常需要調整或重新組合的線路,宜使用快接式插接線方法;
6.列管理接線間墻面材料清單應全面,并畫出詳細的墻面結構圖。
五、管理間子系統的設計步驟
1) 確認線路模塊化系數是2對線還是3對線。每個線路模塊當做一條線路處理,線路模塊化系數視具體系統而定。例如, System 85的線路模塊化系數是3對線。
2) 確定話音和數據線路要端接的電纜對總數,并分配好話音或數據數線路所需的墻場或終端條帶。
3) 決定采用何種110交連硬件:
? 如果線對總數超過6000(即2000條線路),則使用110A交連硬件;
? 如果線對總數少于6000,則可使用110A或110P交連硬件;
?110A交連硬件點用較少的墻空間或框架空間,但需要一名技術人員負責線路管理;
?決定每個接線塊可供使用的線對總數,主布線交連硬件的白場接線數目取決于3個因素:硬件類型,每個接線塊可供使用的線對總數和需要端接的線對總數。
?由于每個接線塊端接行的第25對線通常不用,故一個接線塊極少能容納全部線對;
?決定白場的接線塊數目。為此,首先把每種應用(話音或數據)所需的輸入線對總數除以每個接線塊的可用線對總數,然后取更高的整數作為白場接線塊數目;
?選擇和確定交連硬件的規模—中繼線/輔助場;
?確定設備間交連硬件的位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