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以太網硬件協仿真接口實現便捷和高帶寬的仿真
點對點協仿真
第二種以太網協仿真的模式則是一種點對點接口,該接口使用原始的以太網幀,通過數據鏈路層與ML402板建立高帶寬通信。與基于網絡的模式不同的是,點對點接口側重于本地網段上的低層通信。協仿真的數據則通過連接ML402板和計算機的標準UTP以太網電纜進行傳送。這意味著,你的計算機必須具備一個空閑的以太網插口以建立連接。
點對點接口可以支持千兆位級以太網標準,如果該接口被配置為可以使用巨型幀,數據的傳送性能將大大提高。使用這種接口連接方式,你甚至可以對超帶寬應用進行協仿真。
器件配置
上述兩種以太網協仿真接口都支持一種新的器件配置方法,即利用Xilinx System ACETM解決方案支持給予以太網的配置。這種配置過程可以在相同的用于協仿真的以太網連接上進行,因此消除了對二次編程電纜(如Xilinx Parallel Cable IV或者Platform Cable USB)的需求。ML402開發板還搭載了一個Compact Flash卡,它包含一個特殊的啟動加載程序映像,該映像在上電的時候會自動下載至FPGA。該映像可以利用在仿真開始時通過以太網電纜傳輸的新的FPGA協仿真的數據位流對FPGA進行重新配置。整個配置過程都由System Generator for DSP以透明方式進行操控。
設計示例
一個命名為conv5x5_video_ex的5×5濾波器算子設計模型被包含在System Generator for DSP 8.1軟件工具當中。該設計證明了使用n-抽頭MAC FIR濾波器可以有效地實現二維圖像濾波。圖4顯示了System Generator for DSP的頂層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902.htm
另外,該設計還包含一個硬件協仿真測試平臺,該平臺用來使循環視頻序列以實時幀速率流過5×5內核。在每個仿真周期,視頻幀將被傳送到FPGA中進行處理。一旦進入FPGA,每個幀都會被5×5內核進行濾波,然后傳回計算機用Simulink進行分析。仿真過程中,兩個Simulink矩陣指示器模塊分別顯示未經濾波和經過濾波后的圖像,圖5所示為通過測試平臺的數據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