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網絡拓撲結構及節點設計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280.htm基于zigbee技術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適用于網點多、體積小、數據量小,傳輸可靠、低功耗等場合,在環境監測、無線抄表、智能小區、工業控制等領域已取得一席之地[1]。同時,zigbee規范與協議日臻完善[2]。從zigbee1.0、zigbee1.1到目前最新的zigbee2007/pro,zigbee協議規范的演進對硬件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 設計要求
從網絡結構上看,zigbee網絡有星形,樹形,網狀3種模式,按照網絡節點功能劃分可分為終端節點(ep)、路由器節點(rp)和協調器節點(cp)3種[2]。其組織結構如圖1示。

圖1 zigbee網絡拓撲結構
其中,協調器節點負責發起并維護一個無線網絡,識別網絡中的設備加入網絡;路由器節點支撐網絡鏈路結構,完成數據包的轉發;終端節點是網絡的感知者和執行者,負責數據采集和可執行的網絡動作[2]。這就要求zigbee網絡節點需扮演終端感知者、網絡支持者、網絡協調者3種角色。
從功能上,zigbee節點應由微控制器模塊、存儲器、無線收發模塊、電源模塊和其它外設功能模塊組成。其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zigbee網絡節點模塊圖
其中,包括dma、usart模塊、定時器模塊、a/d模塊在內的豐富的外設功能來滿足網絡對硬件資源的需求,存儲器模塊完成協議棧的存儲與執行,cpu實現數據的運算與處理,mac定時器用于實現網絡同步,使用aes技術對信息進行加密,無線模塊完成收據的收發與信息幀控制。
2.2 zigbee網絡節點設計要求
(1)可供選擇的無線頻段。無線頻段的選擇要兼具較高的傳輸速率和較好的繞射性能,同時要具備一定的抗干擾力。2.4ghz頻段是ieee 502.15.4定義的工作在ism頻段的兩個工作頻段之一,有16個速率為250kb/s的信道。
(2)體積小,成本低,易于大規模布建。zigbee技術較其它無線技術的優勢在于自組網,這就需要布建大規模的網絡節點,因此成本問題凸顯出來,有資料顯示:10$左右的zigbee網絡節點有較高的性價比。
(3)可靠性。與有線傳輸介質相比,無線信號傳輸更容易受到衰落、多徑和干擾等問題,zigbee網絡是工作在2.4ghz ism頻段,與其他無線信道之間干擾是不可避免的。為保證網絡在有效范圍內建立可靠的傳輸,網絡節點應選擇合理的信道接入方式,有效減少幀沖突,使用合理的擴頻技術。
(4)通用性。布建zigbee網絡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網絡完成各類操作,主要是i/o操作和a/d操作,這就要求網絡節點有一定的通用性,能滿足各類傳感器和終端設備的操作要求。
(5)低功耗,支持電池供電。低功耗是zigbee的重要特征,支持休眠-喚醒模式和引入功率控制機制使設備更加省電。典型的zigbee節點在使用普通電池供電的情況下工作12個月以上。
zigbee網絡節點的設計應按照上述的原則與規劃進行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
晶振相關文章:晶振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