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HSPA+與LTE技術兼容問題

        HSPA+與LTE技術兼容問題

        作者: 時間:2011-06-10 來源:網絡 收藏

        目前+網絡在全球已經得到了大范圍的部署。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經有67個國家的148個+商用網絡的演進計劃,其中103張網絡已完成在57個國家的商用部署(包括13個雙載波42 Mbit/s +,11個MIMO 28 Mbit/s HSPA+,79個64QAM 21 Mbit/s HSPA+);支持HSPA+的終端已達到63款,支持HSPA-的雙模終端達到27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200.htm

        網絡部署也初現端倪,其發展勢頭,大有后來居上之勢。截至2011年1月,全球范圍內共有17個正式商用的網絡,分布于15個國家和地區,還有52個預商用LTE試驗網,有128個LTE 商用承諾,分布于52個國家。預計到2012年全球范圍內將至少有64個商用的LTE網絡。目前已有26家廠商可以提供47款LTE商用終端,其中包括4款手機。

        HSPA+與LTE在許多關鍵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異同點,本文針對這些關鍵的異同點進行對比分析。

        1 由分層向扁平化演進的網絡架構

        HSPA+采用的是與WCDMA相同的網絡架構,是基于多個不同節點和接口的分層架構。Node B負責糾錯、調制、擴頻以及從基帶到天線發送的射頻信號的轉換等物理層處理。RNC通過Iub接口控制著多個Node B,管理呼叫建立、業務質量處理和小區的無線資源管理等功能,并通過Iu接口,連接到核心網。RNC間采用Iur接口連接,實現跨RNC的切換。分層方法的好處在于,它提供了整體處理的特定結構,使得每一層都負責無線接入功能的不同部分。

        在確定了LTE不需要支持上下鏈路宏分集功能之后,遵循最小化網絡節點的設計原則,LTE采用了單節點的網絡架構。扁平化架構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減少了網絡實體的個數從而縮短了信令和數據傳送的時間并改善了傳輸效率。LTE將WCDMA的RNC和Node B合二為一,產生一個新的網絡節點(eNode B),它負責管理一系列小區。由于eNode B繼承了RNC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它比Node B更為復雜,它負責單小區RRM、切換、小區中用戶調度等。eNode B采用S1接口與核心網相連,S1與Iu接口類似。eNode B間采用X2接口連接,主要用于支持激活模式的移動性,只用于相鄰小區的eNode B間。圖1示出的是WCDMA/HSPA與LTE網絡結構。

        HSPA+與LTE關鍵技術對標分析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問題 兼容 技術 LTE HSPA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垦利县| 泰安市| 永丰县| 黄平县| 明光市| 合江县| 武宁县| 德庆县| 基隆市| 五峰| 濮阳市| 同江市| 龙山县| 华池县| 基隆市| 富源县| 博乐市| 泗阳县| 大渡口区| 集安市| 恩施市| 都昌县| 陆河县| 漳平市| 朝阳市| 虎林市| 龙井市| 山东省| 大兴区| 甘孜县| 茂名市| 民勤县| 当涂县| 泰兴市| 夏津县| 屏东市| 甘孜| 海阳市| 林芝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