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沿海CDMA網絡規劃與優化

        沿海CDMA網絡規劃與優化

        作者: 時間:2011-06-28 來源:網絡 收藏
        超遠覆蓋基站設置原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124.htm

          基站設置是整個的基礎,對性能影響很大,關系到建成后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超遠覆蓋基站設置應遵從以下原則。

          首先,在超遠距離覆蓋場景下,基站天線海拔高度直接決定覆蓋距離,如具備電源、傳輸等建設條件下,應盡量在陸地或者海島靠近岸邊的高山選取站址,以便克服地球曲率對海面覆蓋范圍的限制,同時也減少饋線過長造成的損耗。但由于高山基站會給建設和維護帶來不便,應綜合考慮建設和維護成本。

          其次,對于內外部覆蓋區域的分界線形狀為“)”、“(”和“│”的,在選擇站點的時候應考慮基站間距:對于“)”型,基站間距應略小;對于“(”型,基站間距應略大。

          第三,基站設備選型可采用高靈敏度、大功率宏基站,配合上下行功放,或“BBU+上塔RRU”,實現超遠距離覆蓋。

          第四,超遠距離覆蓋主要解決遠距離海域的覆蓋問題,用戶密度較低,一般考慮單載波配置;業務一般考慮 1X語音業務。

          第五,用戶終端可采用大功率手機或者固定臺,解決反向功率受限的問題。

          第六,天線選型應采用高增益、垂直半功率角較小、不預制下傾角及前后抑制比的天線。

          第七,天線宜采用單極化天線,利用空間分集技術,減少信號多徑衰落。

          第八,宜采用上波瓣抑制、零點填充的賦型天線,防止信號散射和”塔下黑”的現象。

          第九,天線的絕對海拔高度應盡量高;天線方向角應和內外部分界線垂直,并向海面輻射;天線下傾角應根據天線實際海拔高度進行合理設置。

          頻率及PN

          目前,導頻污染是海域覆蓋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導頻污染一般為同頻間的導頻干擾引起,對于海域采用283頻點進行覆蓋的,應嚴格控制內陸地區的基站信號的覆蓋范圍,減小過覆蓋帶來的干擾;另一方面,在無法通過調整功率、天線工程參數等常規手段解決海面導頻污染問題情況下,也可通過設立海域專用頻點,解決海域導頻污染問題:

          首先, 800M頻段共有7個頻點,已使用的頻點中,283、242、201頻點用于 1X語音和數據業務上,37頻點用于EVDO數據業務上,剩余3個頻點可以抽出一個頻點作為海域專用頻點;

          其次,海域專用頻點選取也可選擇近海陸地上基站使用較少或者沒有使用的頻點,各地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海域專用頻點;

          最后,海域專用頻點應主要使用在廣覆蓋場景和超遠距離覆蓋場景,以免深度覆蓋和線性覆蓋場景中的基站過覆蓋引起的導頻污染。

          目前,大部分地區采用PILOT_INC=3或者4的PN機制,PN復用度比較高,海域覆蓋因覆蓋距離較遠、覆蓋信號較難控制,極其容易導致出現同PN或者相鄰PN在海面上的干擾問題。所以,對于海域覆蓋當中基站應遵循如下原則:相鄰扇區不要分配鄰近相位偏置的PN碼,相位偏置的間隔要盡可能大;PN碼復用時,復用的基站間要有足夠遠的地理隔離;考慮到海域覆蓋PN延遲的影響,需要將PN設置為和現有站點PN相差比較大的值,一般海域超遠覆蓋最大延遲可達1024碼片,可以將相鄰超遠覆蓋站點的PN設置為相差超過16的值。

          

          切換和漫游

          對于采用283同頻組網的海域覆蓋場景下,切換規劃應遵循如下要求:應完善各基站鄰區列表,盡量使用戶在通話過程中的切換更加流暢;同廠家設備間應采用跨BSC的軟切換,異廠家的設備間應采用切換成功率較高的硬切換算法;開啟6路軟切換功能。

          對于采用海域專用頻點的海域覆蓋場景,切換規劃應遵循如下要求:用戶終端在海岸區域時,陸地基站和海覆蓋基站發生異頻硬切換,應在雙邊基站增加偽導頻以輔助海陸邊界基站進行切換;如在系統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啟數據庫輔助硬切換、開啟移動臺輔助換頻切換,配置異頻鄰區和移動臺輔助換頻切換優選小區以保證硬切換成功率。

          各地市在規劃建設基站時,應有意識控制各自的覆蓋區域,盡量減少信號的越區覆蓋;省際、地市邊界的漫游覆蓋應通過對邊界站點的,在邊界區域形成部分站點的主導頻覆蓋;通過網間結算、模糊計費等方式,對漫游情況下的通話實行簡單計費,避免用戶過多的漫游計費;

          搜索窗參數

          SRCH_WIN_A、SRCH_WIN_N、SRCH_WIN_R(激活集、相鄰集、候選集搜索窗大小)在海面環境中,由于移動臺收到的信號主要是直射信號和海面的反射信號,相應的活動搜索窗大小可以根據小區覆蓋半徑來調整。

          在小區半徑參數方面,MAXCELLR(小區半徑),應根據小區的覆蓋半徑來設置相應的值。而在其他參數方面,若啟用專用頻點用于海面覆蓋,需相應的開啟一些參數:首先,BSC參數中應打開移動臺輔助換頻切換開關,啟用移動臺輔助換頻切換;其次,啟用海面專用頻點,需對換頻切換優選小區和異頻鄰區配置進行;最后,在換頻切換邊界的小區開啟數據庫輔助換頻切換,保持業務的連續性。

          導頻污染及切換控制新方法

          HTC覆蓋思路

          所謂HTC(Huawei Transition Carrier)硬切換方案原理,是利用華為基站多載波特性,在邊界基站上增加過渡載波F2;F2沒有同頻干擾,可以在邊界區域覆蓋一個足夠寬的過渡帶;由于F2負荷很低,在硬切換邊界有足夠高的強度,F2和基本載波之間只存在1次異 頻硬切換,徹底消除了乒乓切換;對于F2之間,采用軟切換或更軟切換,有效保障通話質量和切換成功率(如圖所示)。

          采用HTC的優點是通過有效減少同一主設備區的導頻污染海域內的掉話和不同業務區間邊界區域的乒乓切換掉話,顯著降低海域掉話率;同時可以增大扇區的實際覆蓋范圍。缺點是增加資源,每打開一個HTC就必須增加一個載扇。HTC是華為設備的特有技術,只適用于華為的基站設備。

          異頻+交叉偽導頻覆蓋思路

          為規避非海域覆蓋扇區對覆蓋海域扇區的干擾,減少近海海域的導頻污染,采用跟覆蓋陸地基站扇區不同的頻點來覆蓋海域,建議采用中間頻點160;同時,為了保證通話狀態下不同載波間的平滑切換,網扇區和沿海網邊緣的扇區打開偽導頻。

          采用異頻+交叉偽導頻覆蓋的優點在于:有效減少近海海域的導頻污染問題;提高無線接通率;采用更低的頻點可以減少無線傳輸損耗,增強前向覆蓋。其缺點為,在沿海海岸會增加載頻間的硬切換,但由于沿海海岸區域一般話務量較少,影響不大。 異頻+交叉偽導頻覆蓋適用于所有廠家的設備。

          總而言之,良好的沿海網覆蓋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滿足沿海區域的用戶要求,有運營商的品牌建設。沿海網覆蓋主要考慮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乌兰察布市| 恩平市| 新宁县| 台北县| 游戏| 应用必备| 时尚| 天柱县| 渭南市| 安庆市| 普兰店市| 宾川县| 涟源市| 乌拉特前旗| 渭南市| 闵行区| 璧山县| 阳泉市| 昭觉县| 杂多县| 乌拉特中旗| 西畴县| 抚宁县| 藁城市| 衢州市| 丹江口市| 望谟县| 大渡口区| 三门峡市| 南木林县| 周至县| 银川市| 万盛区| 红安县| 汾西县| 玛曲县| 鄱阳县| 科尔| 祁阳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