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LTE中RRM功能及架構分析

        LTE中RRM功能及架構分析

        作者: 時間:2011-08-05 來源:網絡 收藏

        2.2 負荷管理
        負荷管理的作用是在系統發生過載的情況下,采取措施使系統的負荷盡快恢復正常,以保持系統的穩定。其中,負荷過載是指系統的上行或下行負荷超過網絡規劃時設置的負荷過載門限,此時系統容量接近于極限,系統處于不穩定狀態,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系統負荷。解決負荷過載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都涉及到和其他、流程的交互。比如和接納控制、移動性管理的交互等。
        負荷管理的實現需要實時測量各小區的負荷信息并在各鄰區之間交互這些負荷信息,以供負荷管理選擇負荷解決措施時使用。負荷管理功能如以集中式來實現,需要各個eNB把關于小區的負荷信息集中報給該集中網元,而這些負荷信息的測量是周期性的并且一般都比較頻繁,大量的頻繁的網元之間信息上報會給接口帶來極大沖擊和壓力并帶來處理上的時延增加。而負荷管理的處理一般以小區為單位,以分布式反而能很好的實現,并且分屬不同eNB上鄰區之間信息的交互通過eNB之間的X2口交互即可完成。由此可知,負荷管理功能的實現基于分布式更合適一些。
        2.3 移動性管理
        移動性管理用于對空閑模式及連接模式下的無線資源進行管理。在空閑模式下,為小區重選提供一系列參數以確定最好的小區,使得UE能夠選擇新的服務小區。在連接模式下,支持無線連接的移動性,基于UE與eNB的測量結果進行切換判決,將連接從一個服務小區切換到另一個小區。切換決策還需要依據其他方面的信息,如小區負荷狀況、業務量分布情況、UE的移動速度等。移動性管理還包括無線接入技術之間的連接移動性管理,即無線接入技術之間的切換,也涉及基于覆蓋、基于負荷和基于業務等的切換。
        對于空閑模式而言,移動性管理主要涉及廣播參數的配置下發,而這些廣播參數,都是以小區為單位的,并且需要通過空口發給UE,很自然的就依從小區分布于各個eNB處理。如果以集中式實現,反而會增加處理的復雜度。
        對于連接模式而言,移動性管理以UE為單位,對于基于覆蓋的切換,移動性管理和處理UE的測量報告并作出切換的決策。由于在系統中,eNB得不到UE的IMSI,所以在eNB內部對于UE的識別只能是一個臨時的識別并且在eNB內部是惟一的。如果以集中式架構實現移動性管理,則存在集中網元對于不同eNB上UE臨時識別值相同的兩個UE如何識別的問題(見圖3)。如果為了做這個識別而限制各個eNB之間UE臨時識別值的分段限制,又增加了各個eNB之間的耦合并帶來極大的復雜度。對于基于業務、移動速度、負荷的切換,也同樣存在問題。其次,移動性決策的效率也影響切換的時延,對于集中式而言,由于RRC存在于eNB,則會導致切換時存在各個eNB和集中處理網元之間的交互,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切換的時延。而移動性管理如果分布于eNB,則這些問題都可以很容易解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5953.htm

        c.jpg


        2.4 小區間干擾協調
        小區間干擾是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一個固有問題。在系統中,OFDM技術保證了小區內用戶之間的正交性,比CDMA技術更好地解決了小區內干擾的問題,但在同頻組網場景下,小區間干擾依然存在,小區間干擾協調用于降低小區間干擾對于用戶的影響,保證用戶的QoS。小區間干擾協調功能的基本思想就是通過小區間協調的方式對用戶資源的使用進行限制,包括限制那些時頻資源可用,或在一定的時頻資源上限制其發射功率,從而達到避免和降低干擾、保證邊緣覆蓋速率的目的。小區間干擾協調本質上是一種多小區無線資源管理功能,它需要同時考慮來自多個小區的資源使用狀態信息和業務負載狀態信息。
        ICIC功能除了需要在小區之間傳遞HI,OI指示相關信息外,對于來說,需要能根據UE的測量報告識別出UE的位置并將該位置告知底層調度。因此同負荷管理及移動性管理功能的,ICIC功能適合以分布式架構存在于eNB中。
        2.5 無線承載控制
        無線承載控制包括無線承載的建立、保持、釋放,是對無線承載相關的資源進行配置。當為一個服務連接建立無線承載時,無線承載控制需要綜合考慮eNB中無線資源的整體狀況、正在進行中的業務的QoS需求無線承載控制還需要對正在進行中的會話的無線承載進行動態管理。無線承載控制還需要處理會話結束、切換以及與無線承載相關的無線資源的釋放。具體體現在對于UE和eNB的各種協議實體(如PHY,MAC,RLC等)進行合理的配置。其中也包括用于不同承載控制的控制信道的配置。
        架構中,所有用戶面的無線接入層面處理都位于eNB,這樣為了完成無線承載的配置與重配置,無線承載控制功能很自然的應該放到eNB中,配置信令可以直接從eNB發給UE。同時,由于這種操作方式,無線承載和操作實體如PHY,MAC,RLC等位于同一個網元eNB中,因此可以有效降低信令交互的復雜性和降低時延。

        3 結論
        本文了LTE中功能的具體需求及架構實現,結合分析可知,基于目前的功能,分布式的RRM架構(將RRM功能放在eNB)能更好地滿足RRM功能的實現并能減少信令交互、降低設計實現的復雜度并獲得較低的時延和更好的QoS需求,從而能有效提升整個系統的性能。

        電子負載相關文章:電子負載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分析 架構 功能 RRM LTE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双辽市| 广河县| 鹤壁市| 南木林县| 巴青县| 景谷| 上饶市| 商南县| 茌平县| 马公市| 忻州市| 万源市| 敦煌市| 通州区| 钟祥市| 利川市| 蒲江县| 重庆市| 吐鲁番市| 中超| 新巴尔虎左旗| 房产| 理塘县| 连州市| 沾化县| 宁城县| 木里| 广宁县| 饶河县| 页游| 广水市| 甘孜| 郸城县| 略阳县| 西华县| 横山县| 盘山县| 兰考县| 锦屏县|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