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無線通信系統技術解析
20世紀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網絡開始大規模擴容,先是廣域網的不斷擴展,接著是城域網的大量建設。與此同時,用戶內部的局域網快速增長。將這些高速的局域網連接到運營商的通信網絡,必須依靠容量巨大的接入網絡。光纖雖能解決傳輸速率的問題,但鋪設的昂貴和耗時卻限制了它的發展。許多無線通信技術也能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但存在頻率通道的擁擠以及申請困難和電磁輻射的安全問題,如何提供快速、低價、安全的寬帶接入,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5577.htm 光的無線寬帶傳輸是新近發展的接入方式,是光通信和無線通信結合的產物,光無線通信技術隨著激光器件的工程開發利用而日趨成熟。它利用高度集中的光束穿透大氣空間作為信息的傳輸載體,而不是通過光纖傳送信號。這種技術的接入系統在組成結構上與光纖傳送系統非常相似,物理組成也是非常簡單的,用戶無需申請無線頻率,而且起始投資低,運營費用低,能快速裝設,可提供與光纖系統相似的傳送帶寬。由于系統具有傳輸速率快、結構簡單、組網靈活等特點,在跨江跨河等不具備有線接入條件和需快速組建通信網絡的場合有很高的使用價值,也受到越來越多電信運營商的關注,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已商用的這類系統,容
量從 100 Mbit/s到2.5 Gbit/s。也有一些試驗采用波分復用技術,達到160 Gbit/s的速率。盡管受到氣象條件的限制,只能在較短的距離內使用,一般限于2 km以下。但在許多場合下,作為一種獨特的方式,光無線接入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成為當前已有幾種寬帶接入方式很好的補充手段。
1、光無線通信網的基本結構和技術
光無線通信是一種視距傳輸技術,其基礎是電-光和光-電的轉換,可以實現數據、影像和等的傳輸,以大氣作為媒質。實際上激光出現后最先研制的就是光無線通信系統。光無線通信的優點是傳輸距離遠、信道容量大、發射天線小、保密性好以及抗電磁干擾等。除此以外,光無線通信不需要許可執照,不需要鋪設電纜,不需要挖溝,不需要租用線路,不需要頻譜規劃,建設周期短,對環境沒有影響。寬帶光無線通信的電子頻譜位于極高的光頻段,不存在微波等電磁干擾。光無線通信因為這些優點,越來越受到關注。
一個光無線通信系統構成如圖1所示,包括三個部分:發射機、信道和接收機。光發射機的光源受到電信號的調制,并通過作為天線的光學望遠鏡,將光信號經過空間送到接收端的望遠鏡。高靈敏度的光接收機,將望遠鏡收到的光信號再轉換成電信號,值得注意的是,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必須是互相視線可見的,兩終端之間不能有阻擋。由于大氣空間對不同光波長信號的透過率有較大的差別,可以選用透過率較好的波段窗口。光無線系統通常使用0.85μm或1.5 μm紅外波段。0.85μm的設備相對便宜,一般應用在傳輸距離不太遠的場合。1.5μm的設備價格要高一些,但在功率、傳輸距離和視覺安全方面有更好的表現。1.5μm的紅外光波大部分都被角膜吸收,照射不到視網膜,因此,相關安全規定允許1.5μm波長設備的功率可以比0.85μm的設備高2個等級, 1.5μm波長的光無線通信具有更廣闊的使用前景。
圖1 光無線通信系統示意
光無線通信網按照組網的結構來說。可組成點對點、星形(點到多點)和格形(網狀網)三種結構。點到點結構是最簡單的網絡拓撲,目前已使用的系統多數采用此結構,其原因是大多數系統只是用來連接企業內部的各幢大樓,作為高帶寬的專線連接。點到點結構的優點是獨立的鏈路,網絡規劃簡單;其缺點也很多,例如不能低成本有效地進行擴展;光鏈路沒有任何保護,有一個點出故障,鏈路就中斷。它不適合電信級系統。
星形(點到多點)結構的優點是可以把業務集中到一點(集線器或中心節點)再接入核心網,效率較高、比較經濟;其缺點是能提供的帶寬較少,每條鏈路仍無冗余保護,可靠性較差。為了在視距內連接盡可能多的大樓,集線器的位置非常關鍵。
格形(網狀網)結構的主要優點是通過多個網絡節點可以提供幾乎實時的迂回鏈路,使服務得到保護,即具有服務恢復或服務冗余度的特點。網狀網結構還可以把業務集中到某些特定點:再有效地接入網絡,比較符合電信級的要求。其缺點是傳輸距離短、成本高(每幢大樓有多條鏈路),網絡規劃復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