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100G DWDM,深度優化OSNR的技術

        100G DWDM,深度優化OSNR的技術

        作者: 時間:2012-05-15 來源:網絡 收藏

        2009年以來40G 已開始在中國規模部署,隨著寬帶中國、寬帶提速等戰略的實施,發達省份的骨干傳輸帶寬資源在這快速發展的3年中已幾乎消耗殆盡,部分運營商在第二平面建設方案是基于40G還是 而舉棋不定。2011年歐美運營商在云計算、IDC互聯、移動互聯網等業務的驅動下規模部署,毫無疑問為的商用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2012年伊始,國內三大運營商分別啟動詳細的實驗室和現網測試,業界也逐步將注意力從為什么建設100G轉移到如何建設100G。系統最典型也最復雜的指標,也繼PDM-DPSK碼型歸于統一之后成為新的熱點。與40G各種類型來區分應用場景不同,統一碼型和統一調制方式的100G DWDM留給廠商進行各自的空間并不大,只有接收側的AD高速數模轉換、DSP的軟件算法以及FEC編解碼。與工程設計相關的顯性指標,就體現在背靠背(BOL和EOL)、和系統代價、FEC糾錯能力、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補償值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4957.htm

        B2B OSNR 的

        工程實踐往往和實驗室測試有較大差距。在建議的1dBm的發送功率下,第一代100G系統的B2B仿真數據維持15~16dB。在7%線路開銷的112Gbit/s PDM-QPSK相干系統中,在誤碼率為2E~3這個閾值下,B2B OSNR性能的離線數據最佳結果為14.78dB。也有廠商離線測試結果在15~16dB。由于仿真系統一般采用計算機陣列的離線處理,一般認為商用系統上性能會比仿真結果大1.5dB。原因在于離線處理為獲取最佳的B2B OSNR性能而忽略考慮算法本身的復雜度,但是在線DWDM處理系統必須考慮算法復雜度限制,性能必然有所劣化。基于以上仿真結果,即使退而使用15~16dB的指標,其與40G系統的背靠背門限分別為13dB或14.5dB不小的差距。

        實際上PDM-DPSK和相干接收的基本原理在誕生之初就提供了方案,即本地偏振光源性能“凈化度”的提升。相干接收側使用一個高穩定度的本地振蕩激光器,經過偏振分束后與遠端輸入光信號進行90度混頻,90度混頻器輸出一個偏振態的兩路信號。混頻器輸出光信號經平衡接收光電二極管轉換為模擬電信號,經高速模數轉換器(ADC)采樣量化后轉換為數字信號。基于以上原理,源自本振光源的信噪比要遠優于輸入光信號的信噪比,我們能夠改變本地光源的“純度”,就可提升接收端光信噪比約2dB的改善。同理,通過這樣的方法,就可以將B2B的OSNR從15~16dB降低到13~13.5dB。這個優化的數據基本上可達到犧牲20%帶寬效率的SD-FEC的方案指標。阿爾卡特朗訊在2011年第4季度發布了基于商用系統的增強OTU解決方案。并在不開啟SD-FEC的情況下,在2012年第1季度某國家級測試中已優于以上關鍵指標。

        Q余量與Rm側系統OSNR的優化

        40G DWDM國標中定義的MPI-Rm 參考點接收OSNR與背靠背OSNR 容限(EOL)值之間的差值要求為4.5~5dB,OSNR裕度的多少將直接決定系統的OSNR門限。

        相對40G標準,基于偏振復用相干檢測的100G技術天生對DGD和色度色散不敏感,因此可將Q裕量從40G系統中的3~3.5dB下降到2~2.5dB。Q裕量的變化實際上就是系統側的OSNR裕量,就可以降低1dB, 達到4~4.5dB。目前這個裕量的優化已廣泛地被歐洲和北美運營商所接受。通過這個方案優化和適度的裕量放松,在不采用額外增加帶寬開銷的情況(例如SD-FEC)下,100G系統的ONSR門限就可達到18.5dB, 完全與現有的40G系統在跨站設置上相同,甚至優于某些特殊碼型的40G 系統。

        FEC和SD-FEC的優化技術

        前向糾錯FEC技術是通過優化線路信號來優化OSNR性能的一種有效途徑。其本質是通過犧牲有效帶寬,以編碼冗余度(如20%)以及對應的信號處理芯片的復雜度來換取更大的凈增益。業界在密切關注100G超長傳輸距離和SD-FEC軟判決的關系。

        OIF建議軟判決FEC開銷比小于20%,低于20%開銷比時凈增益隨著冗余度增加而增大,而超過后受錯誤平層影響而增益反而下降。在7%開銷時,軟判決復雜度遠超過硬判決,但復雜度換取的的增益卻十分有限,所以并不建議使用軟判決。因此,可以直觀地判斷并不是軟判決出現之后,硬判決將退出歷史舞臺,軟硬結合才是可行的方案。

        在軟判決具體的碼型方案中,無論是LDPC 碼還是TPC方案,均需要OTU上完成大量的硬件計算來支撐性能。為捕捉信號遠離介于0和1之外的信號而做出正確的判決,譯碼器的比特吞吐量也是硬判決的好幾倍,對應系統的算法復雜性大為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啟用軟判決后線路速度從7%開銷的112Gbit/s 速度上升到基于20%開銷冗余的128Gbit/s后,由于速率的提高必然帶來譜寬的變化,對后級ADC器件的采樣率要求從56GHz提升到65GHz, DSP的計算能力也要從千萬門電路往數千萬門級大躍進,系統關鍵芯片的搭建也將從基于100G轉變為超100G甚至400G而設計。

        基于128Gbit/s相干接收系統中,實驗室仿真結果B2B OSNR在同樣誤碼率門限情況下為14.5 dB。OFC 2010年報道的國外某首個128Gbit/s速率PM-QPSK相干接收在線處理原型機的真實測試結果卻讓20%冗余度的SD-FEC技術蒙上陰影。其在2E-3誤碼率下的B2B OSNR門限居然裂化到17dB。究其原因,除了仿真系統和在線系統復雜度的差異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在線實時芯片處理能力。這個案例也從側面證明了FPGA拼接而成而不是基于單ASIC芯片,無法真正完成SD-FEC功能。業界認為,即使采用ASCI技術也需要65nm甚至40nm工藝的ASIC才能實現其高運算量和低功耗目標,所以芯片技術成為軟判決從紙上談兵走向商用系統的關鍵。

        2012年第一季度,att實驗室發布了其業界首個40nm的技術的MSA收發器的系統測試結果,也是業界首個運營商測試的SD-FEC系統。其有4個8位、每秒65G采樣率ADC轉換通道的DSP引擎,在具體的碼型算法上,試驗系統的SD-FEC采用的是基于Turbo乘積碼(TPC),相應的凈編碼增益11.1分貝。雖然att這個實驗室測試系統受成40nm ASIC熟套片數量的限制,只開通了SD-FEC的波,遠低于國內40個波長的測試要求;系統的發射光功率也大于國內標準的1~2dB(這會改善ONSR性能),但它畢竟為高性能芯片將SD-FEC帶入實踐商用做出了積極的嘗試。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馆陶县| 剑川县| 定西市| 进贤县| 开阳县| 北宁市| 砀山县| 惠东县| 丹棱县| 正蓝旗| 江华| 平谷区| 万荣县| 迁安市| 宽城| 昭通市| 安龙县| 金川县| 太仓市| 襄汾县| 丹寨县| 墨竹工卡县| 柳江县| 济南市| 容城县| 海丰县| 鄢陵县| 长治市| 吴川市| 敦化市| 永德县| 宝坻区| 沂水县| 纳雍县| 华亭县| 镇宁| 巴马| 景谷| 大连市|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