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TD-SCDMA網絡覆蓋及容量測量

        TD-SCDMA網絡覆蓋及容量測量

        作者: 時間:2012-06-04 來源:網絡 收藏

        徑向測試中,每次測試應以各種業務的服務質量是否滿足目標(各業務的BLER目標值)作為小區邊界的判定原則,即將Node B到的上行業務信道的BLER、UE與到的下行業務信道的BLER值進行比較,以先超出目標值而且再也不降下來的地點作為小區的邊緣。

        當上行信道的BLER超過目標值而且再也降不下來,并且UE的發射功率先達到最大時,通常判定為上行受限;反之,為下行受限;如果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BLER幾乎同時超過目標值,此時判定為上下行同時受限。判定中應關注功率控制的影響,避免因功率控制帶來的發射功率和BLER的暫時波動,造成對測試結果的干擾。

        3.2 測試方法

        對于系統來說,根據在每個業務時隙上提供的碼字資源,可計算得出各種業務的最大理論。如表1所示。

        測試需要驗證實際環境下,接入的最大用戶數是否能達到或接近理論值。具體說來,容量測試分為靜態測試和動態測試兩部分。

        靜態測試中,將終端均勻放置于預先選定好的各個測試地點,按要求依次發起規定業務,路測終端和側分別記錄隨終端數量增加帶來的無線信號的變化情況,直到接入到最大數量;靜態測試的地點選擇,可以分為集中于一個近點、分布于多個信號強度相同位置不同的地點和分布多個信號強度不同位置不同的地點等多種分布情況。

        運動測試中,由幾輛測試車分別攜帶終端,發起業務后分別在小區內選定的不同測試路線上,以低于3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路測設備和側同時記錄終端和系統的相關參數。為最大程度地消除測試結果的偶然性,測試次數不限于一次,應根據測試情況靈活確定。

        同樣,為保證在某種典型設置下的測試結果更具有參考性,在測試之前也要首先對小區的部分參數的取值進行約定。

        測試中,每次測試應以滿足業務的服務質量(各業務的BLER目標值)的最大用戶數作為小區容量的判定原則。即測試中,在每個測試地點持續接入新的UE,直到不能穩定接入,此時把能夠穩定接入并保持一定通話時間的呼叫總個數作為小區容量。

        應根據達到最大數量時的終端發射功率和基站的總發射功率作為判斷上下行受限的依據。當基站的總發射功率先達到最大,通常判定為下行受限;反之,為上行受限;如果基站和終端的發射功率幾乎同時達到最大,此時判定為上下行同時受限。如果接入用戶數量達到了理論上的最大值,即占滿了全部的碼域資源,但此時上下行功率尚未達到最大,可以判定此時為碼字受限,即受限于系統提供的碼域資源。

        3.3 加載方式定義

        無論是測試還是容量測試,不光要考慮異頻組網和同頻組網對測試結果的影響,還需要考慮鄰小區和本小區(測試)有無用戶條件下的結果變化,因此需要對加載方式做出約定。

        加載方式分為真實用戶加載和模擬加載兩種方式,真實用戶加載方式是采用其他終端發起實際業務的方式,對測試終端形成加載;而模擬加載一般采用正交信道噪聲源OCNS(Orthogonal Channel Noise Source )的模擬加載方式,即在基站側拿出某時隙的部分物理信道資源(簡稱碼道),采用全向、隨機或定向的波束賦形方式,進行無線信號的發射,從而模擬小區中的移動用戶,對本小區或鄰小區產生干擾的情況。

        測試中選擇哪種加載方式,需要根據加載的信號要求、加載的實際效果綜合選擇。通常鄰小區加載一般采用模擬加載的方式,本小區加載,一般既可以采用真實加載方式也可以采用模擬加載的方式。

        測試結果分析方法

        測試完畢后,需要對測試記錄進行分析,得到所需的測試結果。測試結果的分析,包括兩個方面:單測試用例的結論分析和測試用例間的分析比較。

        4.1 測試的結果分析

        為對覆蓋測試的結果進行充分而準確的分析,需要在測試過程中保證上行和下行的某些關鍵參數能夠被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針對系統的覆蓋測試來說,需要實時記錄的主要數據包括:

        (1)路測終端側:需要記錄測試路線上各采樣點的P-CCPCH RSCP(接收信號碼域功率)、P-CCPCH C/I(載波干擾比)、UE發射功率(Transmitted Power)、下行業務信道的BLER(誤塊率)值、下行業務信道的RSCP和路測儀計算出的路徑損耗。

        (2)系統側:需要記錄測試過程中的下行業務信道的TCP(碼域發射功率:Transmitted Code Power)、上行業務信道的RSCP及BLER。

        通常,P-CCPCH廣播信道的覆蓋情況只需要考察測試路線下行的P-CCPCH RSCP(接收信號碼域功率)、P-CCPCH C/I(載波干擾比)即可。而在考察業務信道的覆蓋時,需要對上下行這兩部分數據按照對應的時間或系統幀號(SFN)進行合并,得到同一個地點的上下行信道的綜合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形成以距基站的距離為橫坐標,各無線參數為縱座標的曲線圖,以及更為直觀的以電子地圖為背景的MapInfo格式的測試結果圖,見圖2。

        在得到上述測試結果圖后,可以根據小區邊界及受限情況的判定準則,得到每種業務和每種條件下的小區覆蓋邊界,同時根據圖形給出的信息,得出覆蓋受限的原因。根據路徑損耗的變化,可以得到在測試路線上,各采樣點的無線信號的實時變化情況,一方面可以對測試結果作輔助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小區中道路和地面環境對現有覆蓋的質量進行一定程度的評估。

        在得到每個單獨測試例的測試結果之后,可以將這些測試結果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為網絡在多業務運營、異頻和同頻組網條件下的無線網絡規劃提供可供參考的結論。

        例如,對比不同業務在相同的網絡條件下的覆蓋結果,應著重關注不同業務間的覆蓋半徑的差異;對比相同業務在不同網絡條件下的覆蓋結果,應著重關注在受到多種組網或加載方式的影響下,同一種業務的覆蓋距離會有怎樣的變化。通常,需要將上述兩種方式綜合起來,在一個具體的網絡實施中,既要根據實際的網絡組網模式確定不同業務的覆蓋半徑,同時也要針對其中影響覆蓋結果的部分參數進行優化,結合網絡的容量設計、切換區設計以及天線俯仰角調整達到最佳的網絡質量。

        接地電阻相關文章:接地電阻測試方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江| 宿州市| 阿荣旗| 扎鲁特旗| 四子王旗| 上虞市| 佛教| 通城县| 沐川县| 宜君县| 岳普湖县| 怀安县| 金山区| 永吉县| 准格尔旗| 锡林浩特市| 什邡市| 甘谷县| 定日县| 绥宁县| 邓州市| 通州市| 辛集市| 日土县| 会昌县| 太谷县| 岚皋县| 汤阴县| 扬州市| 蒲江县| 延吉市| 崇州市| 军事| 宿迁市| 自治县| 静宁县| 健康| 乌拉特前旗| 公主岭市| 孟州市|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