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公共頻段的利用和干擾
物聯網是把人和人之間的感知關系擴展到人與自然之間的感知關系。通過植入RFID芯片,讓沒有生命的物體變成有生命的,把不可以溝通的物體都變成可以溝通的。這些芯片信息的采集全部要依靠無線電頻譜來作為媒介,而所占用的頻段是開放的公共頻段。前不久,深圳地鐵發生的因便攜式Wi-Fi受干擾造成緊急停車的事件,讓全社會開始關注開放領域的無線電頻譜使用問題,個人把Wi-Fi設備帶入公共場所,影響了同樣使用Wi-Fi的公共交通設施的運行安全。這些技術發展帶來的新問題,亟須我們改變傳統的無線電管理模式,加強對公眾開放領域頻段的規劃和管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3433.htm無線電頻譜資源稀缺可能會成為物聯網發展的瓶頸。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中國通信學會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專委會副主任朱洪波教授說,按照預測,我國到2020年設定150人同時使用Wi-Fi,其速率為200Kbit/s,每戶忙時呼叫次數為0.15,每戶平均呼叫時長為3000s的情況下,上下行共需2500MHz頻率;隨著“物”范圍的不斷擴大,傳感網開始用于廣域組網;以3G廣域網實現局域物聯網的承載與傳輸,將對3G傳輸網的帶寬和控制形成很大壓力;WLAN用于物聯網,一個小區內的物品或設備數量會遠遠超過現在對人的通信數量的設想,而且實時在線的比例更高,并且在承載某些視頻業務時,頻譜需求會遠遠超過預測所需的2500MHz;到2020年WLAN人與人通信所需頻率尚存在巨大缺口,加上物聯網的物與物的通信頻譜需求,供求矛盾會更加突出。
“物聯網的發展亟待我們關注2.5GHz、3.3GHz~3.4GHz、3.5GHz、5GHz、5.15GHz~5.725GHz、5.8GHz等開放頻段的開發和使用。”朱洪波說。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電機保護器相關文章:電機保護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