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TMS320C6701 DSP自動加載研究

        TMS320C6701 DSP自動加載研究

        作者: 時間:2009-11-11 來源:網絡 收藏

        下面是用/BIOS配置工具在內存空間中劃分好的各段開始地址及長度,其中EDFLASH就是外部FLASH上用于二次的地址空間。代碼則存放在FLASH的首地址,也就是0x1400000。

        1.2 轉換文件格式,得到燒寫文件(.h)
        程序編譯好后輸出的是COFF格式的.out文件,這種文件無法直接寫進FLASH,所以只能將其轉換為其他FLASH支持的格式。一般來說,對FLASH燒寫的傳統方法是通過CCS自帶的格式轉換器hex6x把.out文件轉換為FLASH可識別的十六進制格式(如Motorola-S、ASCII-Hex等),再用專門的編程器將其燒寫到FLASH芯片中保存。該方法的實現需要使用專門的FLASH燒寫器,實際應用中較為不便,本工程中,在CCS環境下,通過JTAG口,完全由控制對FLASH進行燒寫和擦除,實現了對外部FLASH的在線編程。
        由于燒寫是在CCS程序中實現,所以首先要把.out格式的目標文件轉換為工程中可包含的.h文件。根據前面提到的方法,需要把工作程序編譯后得到的代碼段和數據段分別寫進FLASH中的不同地址,這就需要將COFF文件中的代碼段和數據段分別提取出來。具體做法是:使用CCS中“FiIe-Data-Save分別把代碼段和數據段保存為dat文件(code.dat和data.dat),代碼段和數據段的具體起始地址及長度可以參考程序連接后生成的連接過程結果說明文件(后綴為.map,其中記錄了段的各種詳細信息,從中還可以知道各段的地址分配是否正確)。雖然保存下來的代碼段和數據段都是.dat格式,但其內容已經是我們所需要的DSP工作需要的底層機器碼,所以只需要將其作為一個數組的內容,再給數組加上合適的類型定義,就可以直接將其格式改為能在CCS工程中直接調用的.h文件(code.h和data.h)。這樣也就巧妙地解決了格式轉換問題。
        1.3 燒寫FLASH
        有了.h格式的燒寫文件,下面就只需要再編寫一個用于擦除和燒寫FLASFI的DSP工作程序,由DSP控制并通過JTAG線操作FLASH芯片,燒寫和擦除時要按照FLASH芯片手冊中的要求先向指定地址寫入指定關鍵字。注意代碼和數據應分別寫入FLASH中相應的存儲地址。以上三步完成后,DSP就可以在重新加電時實現引導:首先從地址0x1400000處搬移64 KB初始化程序到片內運行,然后再從地址0x1410000處剩余的代碼和數據。


        2 結 語
        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證明了上述方法可以使在脫離上位機的情況下實現上電后運行,并且穩定可靠,操作方便,使用JTAG線和仿真器就可完成所有操作。該方法只要對一些存儲空間的配置稍作修改即可用于C6000系列其他DSP芯片的自動加載。另外,本文思路也可推廣到其他DSP芯片的自動加載設計中。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甘孜| 根河市| 洪洞县| 太康县| 共和县| 板桥市| 丰宁| 富顺县| 汝阳县| 邳州市| 庆元县| 读书| 赫章县| 平阴县| 浑源县| 黄陵县| 常熟市| 泸州市| 涞水县| 常山县| 安宁市| 天台县| 汕头市| 甘孜县| 正宁县| 克山县| 绍兴县| 隆回县| 信宜市| 丘北县| 洪江市| 长寿区| 扎囊县| 恩平市| 锦州市| 阿尔山市| 房山区| 璧山县| 高安市|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