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XA270的LCD顯示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1 幀緩沖器的初始化
主要數據結構如下:
struct pxafb_info:主要用于幀緩沖區設備驅動框架的搭建,也是Linux為幀緩沖設備定義的驅動層接口。它不僅包含了底層函數,而且還記錄了幀緩沖器設備的全部信息。每個幀緩沖設備都必須與一個fb_info結構相對應。其中成員變量modename為設備名稱,fontname為顯示字體,fbops為指向底層操作的函數的指針。
struct pxafb_fix_screeninfo:記錄用戶不能修改的顯示控制器參數。它包括屏幕緩沖區的物理地址和長度。
struct pxafb_var_screeninfo:記錄用戶可以修改的顯示控制器參數。它包括顯示屏幕的分辨率、每個像素的比特數和一些時序變量。其中變量xres定義了屏幕一行所占的像素數,yres定義了屏幕一列所占的像素數,bits_per_pixel定義了每個像素用多少個位來表示。
幀緩沖區的初始化函數在/drivers/video/pxafb.c文件中,結構如下:
int __init pxafb_init(void)
{
struct pxafb_info *fbi;
int ret;
…………
fbi = pxafb_init_fbinfo(); //初始化一些重要的數據結構
…………
/* Initialize video memory */
ret = pxafb_map_video_memory(fbi); //在內存中創建一個圖像緩存區
…………
pxafb_set_var(fbi->fb.var, -1, fbi->fb);
…………
ret = register_framebuffer(fbi->fb); //登記,使畫面緩沖區與控制臺設備驅動的高層掛鉤
…………
/ * Ok, now enable the LCD controller */
set_ctrlr_state(fbi, C_ENABLE);
…………
return ret;
}
首先是pxafb_init_fbinfo()的調用,目的在于對幾個數據結構進行初始化,并設置有關的基本的參數,例如所用的字體、顯示屏的規格等,還有為了搭建幀緩沖器的設備驅動框架做一些準備。接著通過pxafb_map_video_memory()函數在內存中創建幀緩沖區,實際上是為一個內存區間另外建立一個映射。這里分配用于幀緩沖區的內存區間應該是不經高速緩存、不加寫緩沖的,這樣才可以一經寫入便立即反映在顯示屏上,而無需先對高速緩存進行刷新。
pxafb_set_var()函數是為控制臺設備驅動的高層提供一個驅動幀緩沖區的界面。同時也確定一些與畫面緩沖區有關的參數,并記錄在一個fb_var_screeinfo數據結構中。確定了這些參數以后,如果目標幀緩沖區屬于當前選定的控制臺設備,就通過pxa_activate_var()函數把這些參數分門別類地組合生成PXA270各有關寄存器的映像,并最終設置到PXA270的各個LCD控制寄存器中。
這里用到6個寄存器:
- DBAR1:DMA通道1的基地址寄存器,用于調色板;
- DBAR2:DMA通道2的基地址寄存器,用于畫圖;
- LCCR0:黑白/彩色模式選擇,單畫面/雙畫面顯示方式、被動/主動顯示模式選擇;
- LCCR1:控制著水平方面的掃描,包括每行的像素、水平同步脈沖寬度、在水平掃描行的開頭和末尾各空出幾個像素等參數;
- LCCR2:控制著垂直方面的掃描,包括每個畫面的行數、垂直同步脈沖寬度、在畫面的頂部和底部各空出幾行等參數;
- LCCR3:控制著像素時鐘的頻率以及各種同步脈沖的極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