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嵌入式的電纜故障檢測儀設計

        基于嵌入式的電纜故障檢測儀設計

        作者: 時間:2011-03-25 來源:網絡 收藏

        是通信、測試等系統信號傳輸的重要載體,隨著數量的增多及運行時間的延長,也越來越頻繁地發生。電纜線路的隱蔽性及測試設備的局限性,使電纜的查找非常困難。本文了一種以微處理器Nios為核心的電纜,應用A/D器件和FPGA組成可變頻率的高速數據采集系統,利用低壓脈沖反射法原理來實現線纜的斷路、短路、斷路點、短路點的檢測與定位。該儀器可廣泛應用于通信維護、工程施工和綜合布線,對市話電纜、同軸電纜等各種線纜進行測試和障礙維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0926.htm

          1 系統總體結構

          利用低壓脈沖反射法檢測電纜故障。主要原理是:向電纜發送一個電壓脈沖,當發射脈沖在傳輸線上遇到故障時,由于故障點阻抗不匹配,產生反向脈沖,通過計算二者的時間差△T,并分析反射脈沖的特性來進行故障的定性與定位。該方法適用于斷線、接觸不良、低電阻或短路故障的測試。

          故障點距離L為:L=V·△T/2。式中,V是脈沖在電纜中的傳播速度。根據反向脈沖的極性可判斷故障性質:斷線或接觸不良引起的反向脈沖為正,低電阻或短路故障引起的反向脈沖為負。

          該儀器是一個便攜式電纜故障檢測設備,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如高速A/D技術、異步FIFO技術、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FPGA等)來提高集成度和靈活性。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系統總體結構

        圖1 系統總體結構

          脈沖發生電路產生探測脈沖,高速的A/D轉換器對脈沖及其反射回波信號進行采樣,使用異步FIFO作為A/D采樣數據的緩存。軟核Nios作為系統核心,控制檢測任務的啟動和結束、脈沖發送接收模式的選擇、A/D采樣數據的處理計算、故障性質和位置的判斷及顯示等。其中,軟核處理器和邏輯功能都是在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中編程實現的。

          2 功能及性能指標

          短路測試:檢測電纜芯線之間是否有不必要的連接及其位置。

          斷路測試:檢測電纜中某芯線是否斷路及其位置。

          顯示:顯示測試結果,即測量中開路及短路的位置。

          測量范圍:2~1000 m。

          測試精度:可選擇2 m和10 m兩種精度。

          脈沖振幅:負載開路5 V。

          脈沖寬度:20 ns,100 ns。

          最大采樣速率:100 MHz。

          波形記錄長度:1024點。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新乡县| 柘荣县| 林周县| 扎囊县| 铁力市| 新津县| 绥化市| 会同县| 凤山县| 阜阳市| 合肥市| 乳山市| 郎溪县| 孟州市| 靖安县| 安阳县| 江源县| 集贤县| 镇赉县| 历史| 墨竹工卡县| 三明市| 怀来县| 裕民县| 泸溪县| 海安县| 长顺县| 晋江市| 阿瓦提县| 原阳县| 连南| 云霄县| 龙山县| 班玛县| 武川县| 辽源市| 尤溪县| 化州市| 潮安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