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華為收購港灣的N種真相(1)

        華為收購港灣的N種真相(1)

        ——
        作者:高煒 時間:2006-07-23 來源:數字商業時代 收藏
          2006年6月6日,這個看上去“大順特順”的日子,港灣總裁李一男終于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在當天發給港灣內部員工的郵件中,他如此寫道,“公司在發展中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由于管理層,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導致在公司戰略的制定和內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錯失了企業發展的機遇,辜負了大家對我的期望,對此也感到深深的自責。”

          也就是在同一天,華為科技和港灣聯合宣布,二者達成有關收購的意向性協定,并正式簽訂諒解備忘錄,華為將收購港灣包括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光、綜合接入設備在內的寬帶產品線的全部資產、人員、業務以及相關的全部知識產權。

          港灣網絡始于華為,終于華為,在經歷上市失敗,西門子并購“觸礁”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雖然任正非一向不按理出牌,但華為收購港灣依然出乎業界預料,畢竟現在的港灣似乎對于華為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從業務范圍上看,華為科技的產品線早已包括了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光網絡、綜合接入設備,其合資公司華為3Com和港灣網絡的業務和市場定位更是基本重合。從營業額來說,港灣的營業額不過是華為的零頭。通過這次并購,華為究竟要的是什么?

        無處藏身的港灣網絡

          在收購協議達成后,華為的新聞發言人傅軍曾表示,華為收購港灣的只是部分資產,港灣網絡還將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獨立存在。

          在李一男給內部員工的郵件中,這種說法也被證實,“續存公司將保留售后服務隊伍和相當數量的存貨以滿足客戶擴容、背板背件的支持,并保留部分技術力量,負責網上問題的處理。華為公司也將外包相當部分的售后安裝工作給續存公司,使得其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產品生命周期)有足夠的能力來履行對于客戶的責任。”

          但失去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光網絡、綜合接入設備等業務的港灣網絡,幾乎已經成為一個空殼,一個只是為了履行客戶責任而存在的“部門”,而不再能稱為企業。甚至在收購行為沒有發生之前,港灣網絡已經失去了獨立生存能力,在華為面前喪失了抵抗的能力。

          事實上,港灣高速增長的奇跡也就是在2001年到2003年,年銷售收入分別達到1.47億元、4.1億元和10億元,每年幾乎以翻番的速度迅猛增長,并成為老東家華為在國內市場最為強勁的競爭對手。不過好景不長,很快遭遇任正非親自坐鎮策劃的“打港辦”的強力狙擊。在和港灣搶單時,華為和華為3Com甚至采用“零利潤”的做法,港灣的市場環境每況愈下,2004年的業績相比2003年幾乎是停滯不前。

          而在資本層面上,港灣也遇到難題,在2005年9月的NASDAQ登陸過程中觸礁。據傳主要癥結在于融資金額沒有達成一致,港灣希望能融資4億美元,而高盛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認為融資2.5億美元比較合適,雙方的分歧導致港灣的上市計劃一拖再拖,終致觸礁。 
         

          在上市失敗后,去年12月23日,有媒體曝出西門子德國總部的代表與港灣網絡正式簽訂了收購協議。西門子以1.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港灣包括三個系列的寬帶高端產品的全部技術、專利以及100余名技術人員—這部分資產所帶來的利潤占到港灣網絡總體的近60%。但隨后來自正式的渠道消息稱,港灣與西門子只是草簽了協議,雙方的收購因為某種原因最終擱淺。

          據傳,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為此事給西門子總裁發過一封郵件。任正非表示,如果西門子收購港灣的話,那么華為將在全球市場與西門子開打價格戰。正是受到來自華為的壓力,以及考慮到與華為的關系(西門子與華為有合資公司),西門子最終放棄了港灣。

          至此,港灣網絡上市觸礁,聯姻擱淺,市場業績不佳,面對華為的強力進攻已經無處藏身。

        原因A:華為對技術的追求

          華為一開始也是靠“倒賣”別人的交換機起家的。不過任正非醒悟的比較早,“我過去倒騰別人的東西,經常是受制于人,經常是要貨的時候你沒貨,或者隨便加錢”。這種醒悟讓華為對于技術的研發相當重視。

          曾在華為擔任副總裁的李玉琢在他的書中說:“我從未看到國內企業如華為這樣肯在技術和產品研發方面投入。多年來,華為始終堅持員工總數的35%以上的強大開發力量,8%~10%的收入總額被用于開發。記得有一年,因為公司為開發撥付的資金沒有用完,李一男被任正非臭罵一頓。”

          港灣雖然是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新公司,但自李一男創業起,其目標定位就非常明確,專注于寬帶IP基礎網絡設備,致力于技術領先的道路。尤其是在李一男離開華為時,有近百名華為的核心技術骨干隨同他一起離去。據統計,2003年到2004年短短兩年間,港灣網絡共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發明專利158項。

          相信無論是華為內部還是外部,都沒有人能夠否認李一男是個技術天才,他對技術趨勢的把握是任正非所欣賞的。若非如此,過去任正非也不會授予他研發的重任。據傳,在華為時李一男力主“IP”是未來通信技術的主流,但在內部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幾年后IP通信的迅猛發展,證明李一男在這一點上沒有錯。任正非曾經表示,華為在很多地方比不上小公司,小公司創意強,像港灣以多業務傳送的思想來開發傳輸產品,還有交換機上許多自主開發的東西,華為比不上。

          在西門子和港灣曾經達成的收購協議中,研發力量和技術實力也是一個重要的砝碼。根據當時披露出的收購條款,西門子愿以1.1億美元收購港灣面向運營商市場的PowerHammer、ESRHammer和BigHammer三個系列的寬帶高端產品以及全部技術、專利和100余名技術人員。

          有華為員工表示,阻礙華為由土狼演變成為獅子的,就是過于強調銷售,缺乏一股強大的優秀的研發中堅力量。如果說,華為借收購港灣的機會,大大彌補自己的研發力量,重新構建核心研發力量,似乎并不為怪。
        原因B: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港灣網絡能夠在2001年~2003年持續高速增長,應該說得益于資本多多。據報道,港灣曾與美國華平投資公司約定,在華平入股港灣后,港灣應該在4到6年內,實現業務的成倍增長,并最終在海外上市,以使華平等風險投資套現退出。

          2001年5月,美國華平投資公司和上海實業旗下的龍科創投,分別向港灣網絡注資1600萬美元和300萬美元。2002年5月,兩家公司再次分別向公司投資37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并為其提供了3500萬美元的銀行貸款擔保。2004年3月2日,港灣又吸引到包括TVG投資、淡馬錫控股和原股東的3700萬美元注資。最后形成的股權比例為,李一男持有約24%的港灣網絡股權,員工持股亦占約25%,其余51%左右的股權則掌握在風險資本手中。

          27歲即當上華為副總裁并主管研發的李一男并不會以美國的方式給創業投資家們講故事,但他純粹的中國方式也能打動這些VC。雖然前后兩次總共向港灣網絡投資達6100萬美元的華平和龍科表示其看中的是港灣網絡的創業團隊,但很多人都認為華平投資的就是李一男本人。

          而在資本方對港灣大力投入后,港灣的產品線快速擴大。據內部人士表示,有的產品根本不賺錢,卻占用大量的研發力量和資金。港灣為了盡快上市,選擇急劇擴張。如果港灣沒有上市壓力,而是集中力量做一些利潤高的產品,港灣發展或許會比較緩慢,但前景應該會不錯的。

          隨著資本力量對港灣網絡投入的越多,其對港灣網絡的隱性控制權也就越高,當然這在港灣高速發展時并不會顯現出來。如果港灣網絡能夠順利在NASDAQ上市的話,那么資本獲得良好的回報,迅速抽身,由NASDAQ成千上萬的投資人接手。李一男和管理層依然能夠控制港灣的走向,這將是一場完美的在資本層面上的合作。

          但是當港灣受挫于NASDAQ時,問題就嚴重了,因為資本失去了短期退出的最佳通路。當港灣網絡2004年在市場上“難得寸進”時,港灣就已經由“難得一見的好項目”,變成“燙手山芋”,這必然促使資本方盡快從中抽身,以免利益受損,或盡量減少損失。在投資回報無法實現的預期下,資本選擇了一條最現實的道路。

          一位港灣的技術骨干在某BBS論壇上表示:“我不相信男哥(指李一男)會忍心賣掉我們引以為豪的血汗結晶,是華平和華為聯手將港灣逼上絕路。”事實上,當資本方決定從港灣盡快抽身,先后尋找到西門子和華為時,淪為“小股東”的李一男基本上已經沒有阻止的能力了。

          有分析師認為,李一男是風投股權比例過大的一個受害者。但是對于創業者來說,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迅速做大,必然需要資本力量的幫助。接受資本的幫助,為資本的高回報尋找通路,在NASDAQ上市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為了上市,必然要把營業額迅速做大,因此必須迅速擴大港灣的產品線。擴大產品線就需要向資本尋求更多的資金,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港灣股權。而一旦上市受挫,市場表現惡化,這一切就成為最黑暗的惡性循環。

          到底要不要錢,要大錢還是要小錢,永遠是創業者的兩難選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荣昌县| 莱阳市| 武宣县| 全南县| 鹿泉市| 澄迈县| 泸西县| 怀安县| 肇东市| 辉县市| 嘉峪关市| 恭城| 聂荣县| 冷水江市| 江川县| 彰化市| 石家庄市| 都兰县| 宾川县| 聊城市| 梨树县| 福泉市| 北流市| 二连浩特市| 黑河市| 瓮安县| 长宁区| 合作市| 桐城市| 布尔津县| 许昌市| 收藏| 芦溪县| 古蔺县| 当雄县| 大城县| 青阳县| 铜鼓县| 潼关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