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可裁剪性及其實現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可裁剪性及其實現

        作者: 時間:2012-09-06 來源:網絡 收藏

        由于宿主對象的多樣性,為適應不同的要求,無論在硬件方面還是在軟件方面,系統必須具有很強的可性,并且便于修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8452.htm

        所謂的可性,就是一個規模大且功能齊全的,在結構上保證了用戶可在其中有選擇地保留某些模塊,而刪減掉一些模塊的性能。目標系統設計者的這個做法,也常常叫做對進行配置。因此,操作系統的可性也常被叫做操作系統的可配置性。

        所謂的配置方法有兩種:工種是在系統進行編譯連接時進行配置;另一種是在系統運行時進行配置。

        在編譯連接時的配置方法一般都是通過條件編譯來的,即在操作系統中都有一個配置文件,在這個文件中系統的設計者可通過對一些配置常數的設置來選擇使用或不使用的模塊。于是,在對系統編譯連接時,編譯系統就會按配置常數的設置值對與之對應的模塊進行編譯或不編譯。于是,那些不被編譯的模塊就自然地不包含在系統中而被刪掉了,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小系統所占用的內存。所以,條件編譯是系統裁剪的有效手段。但這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即用戶要獲得待裁剪的操作系統的源代碼。

        在運行時對系統進行配置,是依靠系統在初始化運行階段執行一些條件轉移語句來的。只不過這些條件語句是根據事先由目標系統開發人員編寫的配置文件中的一些參數來跳轉的。所以,也實現了系統功能上的裁剪,但不是物理上的裁剪。也就是說,被裁剪的模塊的代碼仍然還存在,只不過未被執行。所以,這種方法不能減少系統所占用的內存,只是使運行速度有某種程度的提高。但這種裁剪方法的優點是,目標系統開發人員可以沒有源代碼,并且操作起來很方便,因此是商品軟件經常采用的方法。

        當然,由于目標系統的多樣性,尤其是在對產品個性化要求極高的今天,致使在設計中經常出現單純依靠裁剪已經不可能獲得一個滿意的操作系統的情況。那么在這個時候,唯一的解決辦法是修改或者添加功能模塊。根據前面的內容,顯然在一個具有微內核的操作系統上修改或添加是最方便的。這也是嵌人式操作系統大多都采用微內核結構的一個重要原因。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嵩明县| 莱州市| 金塔县| 新河县| 北流市| 昔阳县| 云浮市| 呼和浩特市| 江川县| 德化县| 台北县| 南京市| 光泽县| 江西省| 上饶县| 襄城县| 沅江市| 于都县| 永济市| 礼泉县| 江津市| 亳州市| 威宁| 玉溪市| 临武县| 佳木斯市| 买车| 万安县| 文安县| 罗山县| 昭苏县| 建德市| 兴宁市| 高台县| 长白| 兴安盟| 庆安县| 双峰县| 佛冈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