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RapidIO交換技術
3.3 方案設計
根據以上對RapidIO的交換原理以及Tsi578交換功能實現的分析,設計了一種基于Tsi78芯片的RapidIO交換模塊。圖3所示為本方案的硬件結構框圖。以交換芯片為核心,各端口圍繞交換芯片引出。其中端口2、4、10和12這4個端口用于連接AMC接口新式的插卡,AMC0連接兩個個端口,AMC1和AMC2分別連接一個端口。端口0和端口8連接SMA形式的接口設備,端口14連接串行LVDS形式的接口設備,端口16連接HIP形式的接口設備,當然在具體應用中設計者可以選擇不同形式的機械接口。交換模塊方案能實現以下功能:(1)可提供不同的接口形式,方便不同器件或設備的連接。(2)既可作為單板上支持RapidIO協議不同芯片之的交換模塊,也可作為背板為不同功能的處理板提供互聯。(3)模塊配置靈活,可重構性高。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8313.htm
3.4 功能驗證
交換模塊在某一雷達信號處理系統中得到了驗證,此系統采用基于交換的拓撲結構,處理板上有多片DSP與FPGA,其間以串行RapidIO總線互連。在系統中,對交換模塊作了如下驗證:(1)在系統丁作之前將配置程序燒寫入Tsi578的配置芯片,對互連網絡靜態重構性進行驗證。(2)系統工作過程中通過發送RapidIO維護包對Tsi578的內部寄存器重新配置驗證互連網絡的動態重構性。(3)傳輸1.25、2.5、3 Chit·s-1這3種速率的高速RapidIO信號,驗證通信是否可靠。在上述驗證中,交換模塊均可以穩定可靠的運行,實現了靜態和動態可重構。
4 結束語
介紹了一種高速串行總線——RapidIO協議并對其交換原理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Tsi578交換芯片的工作原理并基于該芯片完成了一種可重構的RapidIO互聯網絡設計。隨著分布式并行處理技術的廣泛應用,并行系統互聯網絡設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在高速互聯領域中串行取代并行方式成為主力這一趨勢下,支持RapidIO協議的芯片也越來越多,基于RapidIO的可重構交換網絡的設計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并將有廣泛的應用。
評論